让人工智能充分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经济新方位)
继2017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发展规划》)之后,科技部、教育部、工信部等六部门近日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场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在业界引发广泛关注。
作为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生活的革命性、战略性技术,人工智能在我国发展如何?怎样推动人工智能快速迭代升级?记者进行了采访。
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生活,人工智能驶入发展快车道
如今,放眼大江南北,“人工智能”不再是一个学术名词,而是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常客”。
在旷视科技改造升级后的国药控股广州有限公司物流中心,随处可见人工智能的“身影”:智能移动机器人、智能堆垛机往来穿梭,成为搬运的主力军,智能五面扫描装置可实时读取运动中的药箱上的电子监管码,实现药品流通可追溯……智慧仓储物流不仅为该中心每年节约人力成本上百万元,更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在疫情防控期间实现了医药物资配送的快速响应。
在位于浙江杭州滨江区的计算机视觉公司易思维的实验室,装配了高性能视觉传感器的工业机器人正在模拟汽车流水线的工位上忙碌。明察秋毫的“眼睛”和自主决策的“大脑”,助力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四大汽车制造环节的智能化升级,既省工省时又提质增效。易思维研发的工业视觉检测成套装备体系,已在上汽大众、一汽大众、特斯拉等数十家国内外厂商的200多个整车厂落地开花,在“冲、焊、涂、总”四大环节上实现系统化应用。
在华为打造的5G智慧煤矿——晋能控股集团塔山煤矿,地下500米的矿井实现了智能互联:智能巡检机器人往来探视,工人可一键呼叫“网约车”、实时手机视频通话。依托“会说话”“能决策”的智能化综放开采设备,塔山煤矿采煤工效提升40%以上。
在日常生活中,人工智能也无处不在:对着手机眨眨眼,几秒内就可以完成身份认证;手环、手表等智能终端,及时提醒用户健康状况……
“《发展规划》实施至今,我国的人工智能已由实验室走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驶上了发展快车道。”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所长赵志耘认为,“生产更高效、生活更精彩”的背后,是人工智能科技的显著进步。“我国在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类脑计算等领域涌现出一批重要理论成果,大规模预训练模型等前沿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人工智能基础软硬件快速发展,基于自主技术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已初步形成。”
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5年来我国智能产业规模持续壮大,企业数量以及风险投资额居世界前列:2021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企业超过3000家;人工智能领域风险投资额占全球比重从2013年的不到5%增长到2021年的20%左右,跃居世界第二。
把新技术应用到实践中,通过迭代不断成熟提升
《指导意见》从打造人工智能重大场景、提升人工智能场景创新能力、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场景开放等方面,统筹推进人工智能场景创新。
“这不仅是稳经济、培育新增长点的权宜之计,更是促进人工智能更高水平应用、更好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长远之策。”科技部战略规划司副司长邢怀滨说,“从全国来看,目前仍存在对场景创新认识不到位、重大场景系统设计不足、场景机会开放程度不够、场景创新生态不完善等问题,急需加强人工智能场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