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呵护一池碧水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09-02 09:42:07
浏览

  入秋的抚仙湖天高云淡,一池碧水。作为我国著名的深水型淡水湖泊,抚仙湖去年总体保持Ⅰ类水质。

  好水质来之不易。过去的抚仙湖流域,沃野平畴灌溉方便,一年几茬收益颇丰,农民大规模“围湖种菜”,湖边大棚绵延不绝,农业面源污染危及抚仙湖水质。云南省澄江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锐光介绍:“抚仙湖是我们的‘母亲湖’,为保护好它的‘万顷琉璃’,近年来,我们转方式、调结构,闯出了一条农旅融合、绿色发展的路子。”

  从2017年12月开始,玉溪市连续几年开展保卫抚仙湖“雷霆行动”,环湖生态移民3万余人。澄江市共22万亩耕地,有17.6万亩在抚仙湖径流区,流域的农业该怎么发展?

  “土地流转是基础,产业升级是关键,绿色发展是路径。”李锐光说,澄江市的做法是先进行适度规模的土地流转,然后制定种植“正负面清单”调结构,取缔高耗水、高耗肥的作物,大力发展水稻、蓝莓、油菜等环境友好型作物,再大力发展新型经营主体,走绿色发展路子。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增300多家农业经营主体,农业增加值4亿多元,同比增长5.6%。

  走进云蓝蓝莓科技公司的种植基地,近500亩蓝莓郁郁葱葱。公司负责人梁名双说,每年4、5月摘蓝莓果时,基地每天用工3万多人。“澄江要发展‘数字化、设施化、有机化’农业,我们龙头企业理应带头示范。”梁名双介绍,“这块基地,我们3年内要完成盆栽离地、基质用土和水肥一体化改造。”

  抚仙湖周围的种植基地,都把环保作为头等大事。在右所镇右所村斗底寺村民小组一片育种玉米地里,周边一圈是农田尾水收集沟,“这些水进入调蓄带循环利用,农田的水流不进抚仙湖。”李锐光告诉记者,近年来,“烤烟—蚕豆—水稻”等轮作模式在抚仙湖流域得到推广,既降低了氮磷排放,又确保了粮食生产。

  抚仙湖发展旅游条件得天独厚,农旅融合发展成为很多乡村的选择。右所镇马房村“老杜土菜馆”老板杜汪洋是本村人,看到抚仙湖越来越美,村里发展条件越来越好,2019年大学一毕业他就回来开起了农家乐。他告诉记者:“虽然疫情有影响,但每天仍有二三十桌客人,吃旅游饭很有前途。”

  2019年至今,马房村的农家乐、民宿客栈发展到68家。村民毛政清的儿媳妇在村里一家民宿上班,月工资2000多元,他说,“这几年,湖更清了,游客越来越多,乡亲们的腰包越来越鼓。”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李锐光介绍,5年来,抚仙湖流域内氮、磷肥施入量每年分别就地削减约八成和六成,农药使用量每年减少44.7%。


  《 人民日报 》( 2022年09月02日 18 版)

(责编:赵竹青、陈键)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