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抢”不再那么“抢”的背后
小字号
从紧张、冗长、艰辛到相对轻松、快速、高效,“双抢”这个被称为南方农民最繁重的农活,近年来发生了巨大改变。受访农业专家认为,我国农业发展由依赖资源要素投入向创新驱动转变,逐步走上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不必再像过去那么“抢”,我们正在逐步远离传统“双抢”。
挥别“双抢”的背后,是我国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农业科技取得长足进步。来自农业农村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到61%,科技成为我农业农村经济增长最重要的驱动力。通过持续推进生产机械化,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超过97%、90%和85%。正是通过科技赋予的强大动能,农民从“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到可以坐在有空调的收割机里,穿着皮鞋种田。
挥别“双抢”的背后,是我国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革新。数据显示,十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服务社会化加快推进,将先进适用品种技术装备和组织形式导入小农户,培育95万多个农业社会化组织,服务面积近17亿亩次,服务带动小农户超过7800万户。通过粮食生产服务社会化和生产机械化的强大支撑,“双抢”不再完全依靠劳动强度极大的人力付出,逐渐变得高效和轻松。
挥别“双抢”的背后,是党中央对“三农”工作持续的高度重视。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十九年聚焦“三农”,党中央不断加大涉农投入,惠农政策持续发力,精准度越来越高。以直接推动“双抢”发生巨变的农业机械化来说,背后离不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持续激励和引导。作为双季稻面积第一大省,湖南省近年来对新推出的有序抛秧机、双季稻生产予以大力补贴。汨罗市汨罗镇的种粮大户曾岳华告诉记者:“14万元的有序抛秧机,各级补贴加在一起,能达到8万元左右,还有机抛秧专用育秧盘每个补贴2.5元,各种补贴的力度很大,提升了我们的积极性。”
但正如粮农、农业干部所反映,“双抢”还面临继续转型升级的挑战。无论是农业机械研发制造水平的提升,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持续完善,还是惠农支农政策的继续优化,都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只有摸准农村农业的“脉搏”,了解种粮主体们的所思所需,化解粮食生产流通领域的难点,才能推动“双抢”更好转型。
(责编:王震、陈键)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交通运输部:严防“一刀切”等过度通行管控问题反弹
人民网北京9月8日电 (记者王连香)“我们将继续加强部门协同,加强部省联动,加强跟踪调度,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交通物流保通保畅,全力做好重点物资的运输保障。”在今日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应急办副主任周旻介绍。…
交通运输部:今年中秋节假期预计全国日均发送旅客约2400万人次
人民网北京9月8日电 (记者王连香)“经过综合研判,预计今年中秋节假期全国日均发送旅客约2400万人次,同比下降32%,较2019年下降53%。受疫情形势和各地防控政策的影响,假期群众旅行半径较正常时期将明显缩短,以‘郊区乡村游、城市休闲游’的本地游、周边游、短途游为主,不会出现明显的客流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