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外来入侵物种,不能“一抓了事”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09-14 08:28:06
浏览

原标题:防治外来入侵物种,不能“一抓了事”

近一个月内,全国多地先后报告发现鳄雀鳝,各地发起了围捕鳄雀鳝的运动。

近年来,由外来入侵物种带来的生态危害不在少数。当前,伴随着《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的发布,我国防范外来物种入侵已经有法可依。专家呼吁,应当从源头入手,加强监管,严控外来物种入境,共同构筑生物安全屏障。

严重危害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

“全国已发现66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其中71种对自然生态系统已造成或具有潜在威胁,并被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今年6月,生态环境部发布了《2019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在涉及外来入侵物种的情况时,该公报给出了上述数据。

外来物种入侵指由于人为或自然的因素,使原产于外地的生物进入本地生态系统,并在本地快速生长并繁衍,使其种群不断增大、分布区不断扩展,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现象。

外来物种入侵是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物种灭绝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威胁全球粮食安全的因素之一。外来物种入侵主要有几个方面危害:一是造成农林产品、产值和品质的下降,增加了农林产品的成本;二是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特别是外来入侵物种侵占了本地物种的生存空间,造成本地物种死亡和濒危;三是对人畜健康和贸易造成影响。

2001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发布的一份关于人类活动携带的外来物种影响当地生态环境的研究报告列举了100种影响最大的外来入侵物种,该报告认为,生物入侵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我国是遭受外来物种入侵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在我国已发现的66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中,215种已入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威胁当地物种和生态系统。在上述研究报告列举的100种影响最大的外来入侵物种中,我国发现了50种。入侵物种对我国的农业、林业、水利、畜牧业等行业造成了严重危害。

两种途径令外来入侵物种“肆无忌惮”

外来入侵物种进入我国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无意引入,一般是随国际贸易无意进入我国,比如随苗木和插条引进的杨树花叶病毒、随进口粮油、货物或行李裹挟偶然带入的长芒苋和通过自然扩散从东南亚进入我国的紫茎泽兰等。

另一种则是有意引进,包括作为蔬菜引进的尾穗苋、茼蒿,作为观赏物种引进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巴西龟,作为药用植物引进的洋金花,作为养殖品种引入的福寿螺、牛蛙、克氏原螯虾(小龙虾),作为草坪草或牧草引进的地毯草、扁穗雀麦等。还有为改善环境而引入的大米草——这种植物最初用于防风护堤,但由于扩散速度极快、繁殖力极强,结果大面积、单一化、高密度地入侵了我国的沿海地区。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马方舟表示,这些外来入侵物种给我国农业、林业、畜牧业、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等方面都造成了危害。“例如,位列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全球100种恶性外来入侵物种之中的烟粉虱,是大田作物的主要入侵害虫,能够传播70多种病毒。其中危害最严重的是棉花卷叶病毒、番茄黄化花叶病毒、烟草卷叶病毒、马铃薯卷叶病毒等。烟粉虱已经扩散至我国大部分地区,每年受害作物面积高达几千万亩。”马方舟说,“再比如松材线虫,它引起的松材线虫病被称为‘松树的癌症’。以松树为主的针叶林都会受到松材线虫病的威胁,连黄山的主要景观资源黄山松也不例外。一旦松材线虫侵入林区,整个林区就会遭受毁灭性的破坏。”

一些外来入侵物种会与牧草竞争,影响牲畜的食物来源,或是直接对牲畜产生影响。这样的外来入侵生物,会对畜牧业造成严重危害。例如紫茎泽兰这种植物,往往会形成单优势群落,占据牧草的生长空间,致使草场退化、牧草产量降低、牲畜饲草料缺乏。牲畜误食其茎叶后,会腹泻和气喘,花粉及瘦果进入牲畜的眼睛和鼻腔后,会引起糜烂流脓,甚至可能导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