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长春:现代农业擦亮“粮食芯片”科技创新驱动“汽车强国”(5)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10-06 18:32:06
浏览

【大时代】长春:现代农业擦亮“粮食芯片”科技创新驱动“汽车强国”

鸟瞰夜色下的长春西解放立交桥(央广网发 王强 摄)

是夜,城市的步子慢下来。

街路上,车灯流动,光影随行;遥远苍穹,“吉林一号”记录着黑土地的四季流转;浩渺星空,上演“木星伴月”的神奇天象。

闪烁星辉,照亮中国“雄鸡”版图的“点睛之城”。

百家读城:

水之汤汤,润我山川鲜亮

□施立学

长春之名源于女真语茶阿冲,茶阿冲是女真人渔猎前的一种野祭仪式,即或渔或猎时给天地一个知会,长春为茶阿冲的音转。茶阿冲,天人合一,敬畏自然,和谐万物。因为茶阿冲,渔猎与农耕的祖先,徜徉白山黑水,选择逐水草而居,訇然落户衣食之源、生命之根的伊通河畔,开始了长春之美。

茶阿冲呼唤绿水青山,因为茶阿冲,伊通河旧貌如今换新颜。作为一条震古烁今的黄金水道,那近700余里的波涛,浪花叠锦,承载着康熙三丈二尺宽运粮船六十余艘,南承辽河,北接松花江、黑龙江,一条水旱兼行的黄金航道,浩浩荡荡。当是时,伊通河“水清越底、游鱼如梭、两岸林木如篦”。

上世纪八十年代,浩浩荡荡穿城而过,赋予长春以独特气质与灵气的母亲河,曾失却她的温婉美丽。

“治理一条河,改变一座城”,2016年,伊通河综合治理工程启动。控源截污、活水补给、生态修复,各具特色和景观魅力的“三区”“五岛”“十园”,给予河流丰富的骨架和肌理;历史和人文杂糅并蓄,将文化与精神恒远传承。

一弯碧波正归来,伊通河上游,南溪湿地成为伊通河水进入长春的一道过滤网,一座座藏于地下的“集水基地”,就是一个个“净水器”和“补水器”;湖、岛、溪、湾、潭、瀑等多种水系间,杂花生树,鹰鹭翩飞,构成了地面上一道道亮丽的风景。骑上单车,在曲径通幽中饱受清风拂面的畅爽;人行栈道,亲水活动空间和观景平台,畅享人工湿地的独特景致;脚踩鹅卵石,沿潺潺流水,享一段亲近自然的美妙旅程。

沿河向北,长春北湖国家湿地公园,花影浮碧、湖漾春晓、涓流云影;城市之南,有“城市之肺”之称的净月潭森林公园遥遥相望。

碧水蓝天,莺飞草长。水之汤汤,润我山川鲜亮;水之泱泱,着我城市新装。

长春,身披历史的绿衫走来,在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环境高水平保护上,步履铿锵。

(作者系吉林省民俗学会理事长、吉林省政府文史馆员)

总策划:张军 于锋

总监制:伍刚 夏凌云

统筹:陶玉德

记者:郭东隅 苏高格

编审:韩晓余 王文伟

视频:郭东隅 李文清 苏高格 杨宇航(实习)


(责编:赵光霞、岳弘彬)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