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新画卷(绿色家园)
图①:甘肃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场长郭万刚(前)与林场职工为新种树苗浇水。
新华社记者 郭 刚摄
图②: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昌化镇农民陶凤交在采摘木麻黄种子。
本报记者 周亚军摄
图③:湖北枝江市顾家店镇农民薛传根在查看疏花水柏枝生长情况。
受访者供图
图④:内蒙古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青翠满目。
新华社记者 连 振摄
图⑤:风光壮美的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
新华社记者 牟 宇摄
编者按:草木植成,国之富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国土绿化,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全国累计完成造林9.6亿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4.02%。江山如画,青绿满目。
林草兴则生态兴。最近,全国绿化委员会等部门表彰一批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这些先进模范以实干担当践行绿化祖国的职责使命,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期绿色版讲述部分先进模范植绿护绿的故事,以及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让我们在新征程上持之以恒建设生态文明,绘就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新画卷。
甘肃古浪县八步沙林场累计治沙造林25.2万亩
发扬当代愚公精神 建设绿色长城
本报记者 付 文
“今年雨水多、墒情好,得赶紧准备秋季造林的稻草、树苗!”清晨,郭万刚俯下身轻摇一丛梭梭,看到露珠抖落如雨,心头一喜。这里是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八步沙林场,今年70岁的场长郭万刚每天第一件事就是到林场中转一转,“不管风霜雨雪,我总要亲眼看一看,心里才踏实。”
地处祁连山北麓、腾格里沙漠南缘的古浪县,是全国荒漠化重点监测县。为了不让风沙吞没口粮田,土门公社6位农民向沙漠挺进、组建八步沙林场,被称为“六老汉”。他们约定,献了终身献子孙,每家必须出一个后人,把八步沙治下去。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八步沙林场考察调研,强调要继续发扬“六老汉”的当代愚公精神,弘扬他们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进取精神,再接再厉,再立新功,久久为功,让绿色的长城坚不可摧。
“3年来,我们新增绿化面积57.42万亩。”“六老汉”之一郭朝明老人的儿子郭万刚激动地说。
“新时代这十年,是八步沙林场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过去,治沙造林全靠驴拉人扛。现在,我们有了装载机、抱草机等设备,职工年收入已有六七万元。”郭万刚说。
“一棵树,一把草,压住沙子防风掏。”郭万刚说,父辈摸索出的压沙造林经验,在今天仍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关键。40多年来,八步沙林场累计治沙造林25.2万亩、管护面积扩大到43万亩,栽植各类沙生苗木2700多万株。
58岁的护林员张延龙已在甘蒙省界管护站坚守8年多。“不忙的时候,一周回一次家。赶上造林季,两个多月才能回一趟。”张延龙说,他的管护面积有20万亩,巡护一圈下来要六七个小时,“刚来的时候,没有房住,只能在沙窝窝里搭帐篷。现在生活条件改善了很多,沙地绿了、树长高了。”
管护站周围,花棒、梭梭等沙生苗木生机盎然。“这是今年春天栽的,面积2万多亩,有10多种沙生苗木700多万棵,长势很好,估计成活率能到70%以上。”郭万刚带记者爬上一处沙丘,向北远眺,“剩下这片沙漠,秋季能全部绿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