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曙光”到“梦天”,天宫千年圆梦!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11-01 11:53:07
浏览

天宫,亦名紫薇宫,是中国神话传说中天帝居住的宫殿。九重天之上,仙岛林立、气象万千。

今天,我们已将其变为现实:在浩瀚星空与蓝色地球之间,“天宫”缓缓飞行,中华儿女漫步太空,自信的身影映照着人类科技的光辉。

从“曙光”到“梦天”,天宫千年圆梦!

“5、4、3、2、1!点火!”10月31日,伴随着一阵山呼海啸般的巨响,长征五号B火箭宛如一条腾飞的巨龙,托举着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飞向太空。很快,升空的梦天实验舱将在轨与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组合体完成组装建造,形成T字形基本构型,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意义重大,使命非凡。

梦圆航天,正当其时。从“曙光”到“西昌航天”再到“中国空间站”,中国“天宫”千年圆梦的背后,有这样一段追梦奋斗的精彩故事……

筑梦,曙光照亮前行之路

上世纪60年代末,我国开始了载人航天领域研究。中国航天人踌躇满志、摩拳擦掌,我国首个载人航天工程——“曙光一号”飞船计划正式立项。经过反复勘测,西昌松林地区被最终被选定为卫星、飞船试验场,党中央决定在这里建造飞船发射工位,即西昌发射场一号工位。

从“曙光”到“梦天”,天宫千年圆梦!

然而,由于当时我国经济基础较为薄弱,且工业制造及相关的工艺水平较低,“曙光一号”工程最终下马,一号工位建设没有启动。

虽然最终没有实施,但是“曙光一号”工程促成了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诞生,也为后来执行空间站建造的文昌航天发射场埋下了伏笔。

从“曙光”到“梦天”,天宫千年圆梦!

2007年8月,为推进我国航天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满足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和新型航天器发射任务需求,党中央作出重大战略决策——在海南文昌建设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射场。一声令下,西昌航天人从“长征”一词的诞生地出发,踏上了二次创业的新征程。烈日高温、盐雾潮湿、台风暴雨、荒郊野路、毒蛇毒虫……面对创业初期极端复杂恶劣的环境,广大科技工作者“天天汗水湿衣裳、地源小学住板房、安全帽下晒黑脸、电动车上业务忙”,在艰苦奋斗中,2014年,一座现代化的航天发射场拔地而起。

寻梦,文昌迈出关键一步

1992年9月,中央决策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确定了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从“曙光”到“梦天”,天宫千年圆梦!

2020年5月5日,为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研制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文昌航天发射场首飞成功,正式拉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的序幕。

据悉,长征五号B首飞成功,验证了火箭总体方案、各分系统方案的正确性、协调性,突破了大尺寸整流罩分离技术、大直径舱箭连接分离技术、大推力直接入轨偏差精确控制技术等一批新技术,是我国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的指定“专车”。

从“曙光”到“梦天”,天宫千年圆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