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田里栽种一体化“样本”(经济聚焦)
分属沪苏浙三地的青浦、吴江、嘉善,在2019年11月1日共同挂牌成立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3年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在要素流动、信用管理、生态保护等10个领域推出了112项制度创新成果,给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同时也为长三角更大区域的一体化发展和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栽种“样本”。
午后,站在上海青浦金泽镇的最西端,放眼望去,蓝天白云下,稻田金黄、水清岸绿,路边繁花盛开,一片生机勃勃。西北侧最大的一片水域,名叫雪落漾。它的西面,是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面不远处,是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西塘镇。
分属沪苏浙三地的青浦、吴江、嘉善,在2019年11月1日共同挂牌成立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成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试验田”。3年来,这里推出112项制度创新成果,推进108个重点项目建设,成果丰硕。
在制度创新和项目建设的“双轮驱动”中,示范区里,包括跨域生态环境治理、设施互联互通、跨域要素流动等一批探索实践,正为长三角更大区域的一体化发展和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栽种“样本”。
项目牵引,实现统一制度管治理
作为沪苏界湖,雪落漾曾是三不管地带。两地养护标准不一、养护力量分散,60多亩水面违法建筑、1200多米围网,这汪碧水一度被“切割”成一片片小池塘。
在地图上看,周边30多平方公里土地上,交错的小河、水塘与湖泊等各类水体达70多个,分布在青浦、吴江、嘉善三地,它们的命运也曾与雪落漾相似。
“原来这批河湖水体,很多是不通的,各归各管。”站在雪落漾岸边,示范区执委会生态和规划建设部干部唐咏说,水系不畅,再加上农业用的化肥、农药等带来的面源污染,水质受到不小影响。同时,河道口窄、深浅不一,也无法满足区域防洪排涝的要求。
示范区成立后,2020年,青浦、吴江合力把雪落漾湖面上的违法建筑、围网清理一空;2021年3月,金泽、汾湖两地以雪落漾为试点,启动示范区内省际交界河湖一体共治项目,采用一体化养护标准、一体化招标模式,解决责任难厘清、河道养护标准不一等问题。
2020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提出,在两省一市交界处约35平方公里范围,由三地合力打造一处水乡客厅。2021年起,雪落漾周边成为一个更大的“试验场”。
今年4月,一份有关水乡客厅蓝环工程的专项规划在青浦、吴江、嘉善政府网站上同一时间进行公示,规划里,分属三地的河湖有了同一张图纸,70多个水体列入了规划控制范围,雪落漾成为蓝环工程中的一部分,与周遭水体共同进行水系疏通、岸线改造、水质净化。
记者在岸边看到,紧靠雪落漾的蓝环工程先导段已经完工,约800米水道与周边的江南圩田展示园(一期)形成共同的生态。“圩田中央的这5个池塘,田中使用过的圩水引入后,经过一级一级的循环,通过生物手段对水中的氮和磷进行固化,可以达到向外排放零污染的要求。”示范区执委会生态和规划建设部副部长刘群星说。
蓝环工程是水乡客厅项目的一部分,在整个项目的牵引下,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实现跨省域多部门共同编制相关设计方案、控制性详细规划,“一张蓝图管全域”;组建两省一市同股同权的企业,实现“一个主体管开发”;制订水乡客厅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相关建设导则,实现“一套标准管品质”;成立联合指挥部,实现“一个平台管实施”;在规划管理、土地管理、财税分享等重点领域,实现“一体化制度管治理”。
持续探索,在多个领域打破行政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