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兴路:深耕数字化物流场景支撑产业数字化(2)
物流场景中,大宗商品尤为典型。由农副产品、金属能源、化工制品等生产型资料构成的大宗商品是国民经济重要的物质基础。据统计2021年中国物流运输总费用为7.8万亿元,其中公路运输作为主导力量,达到6.2万亿元,而大宗运输为2.2万亿元,是最主要的运输品类。大宗物流的效率,于民生是货源能否充足,于企业则关乎供应链的稳和韧。
中交兴路以物流数字化赋能大宗商品制造企业,经历了三个递进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数字化厂区。一个典型的场景是智能排队、司机导航。钢铁、煤炭、食品等制造企业,厂区异常庞大,往往数十平方公里,蒙牛工业园占地面积就达33万平方米。没有数字化的时代,货车进厂前排队,进厂后更是苦恼,厂区如同一个大县城,运输车辆像进了迷宫,去哪里卸货、哪里装货、哪里停车、材料给谁要靠保安人工指引,卸货库房在地图上根本搜不到,周转效率极低,直接导致厂区门口大拥堵几十公里,甚至影响一个地区的交通。中交兴路深度融合GIS地图绘制技术,通过地面采集+无人机探测,对厂区地面环境扫描,推出入厂、装卸货等各节点时效预估,车辆可智能预约排队,厂内导航到指定位置。以日照钢铁为例,厂内车辆运行平均时耗从180分钟降低至100分钟,司机不下车计量节约用时约1分钟,全年计量时间节约5万小时以上。在河钢,平均等货时间从2-3天缩短到6-8小时。
第二阶段是大宗物流一体化协同平台,全程可视化管理。在运输可视化这个场景中,数字化平台可呈现每个运输节点,掌握车辆位置和货物状态,提前预判到达时间、随时查看运输轨迹回放,让运输履约黑盒变得透明。在蒙牛常温干线物流业务上,中交兴路实现了订单履约全过程线上管理,订单履约进度在线实时查看,完成了订单管理的闭环。第三阶段升级到大宗物流数智平台后,数字化能力进入到供应链管理,贯穿采购运输、生产运输、销售运输、库存管理、车队管理、财务结算等场景,物流数字化做到了向内要效益,向运营要利润。
作为企业数字化中枢,物流数字化贯通供应链的同时,也让割裂的数据孤岛互相打通。与物流业务密切关联的ERP、LIMS、门禁等系统从独立存在实现信息共享与传递。在山东钢铁日照公司,打破信息孤岛后,IT重复工作量降低了70%。
一个企业的物流数字化向内是降本增效,向外连接的是仓储、经销商和货运从业者。在蒙牛,中交兴路为其打造的物流数智平台连接了100多个外设仓、4000多个经销商和6万辆货运车。为了承接蒙牛的常温奶业务,这些外设仓、经销商和车队也不约而同的完成数字化升级。这就是物流数字化的神经元效应。
随着数字化的渗透,物流的社会属性正在进一步放大,释放出与社会和产业链的连接力,是所有企业的通用能力,更是产业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在中交兴路的物流数字化系统中,不只是制造企业,网络货运、产业园区、智慧交管、车队运力,甚至是重载货车保险都因此受益,物流数字化是每个企业的必选项。
(责编:曹淼、李源)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