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自己的双手让卫星变“聪明”这些年轻人的代码上天了(3)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11-21 09:30:06
浏览

当时他就在郑州,目睹了这场灾难。让他印象特别深、对他打击特别大的一件事,是当洪水淹过通信基站,手机信号和地铁站里的电力都受到一定影响,很多信息无法及时传达到位。

“我们其实有途径解决这件事情,尽管地面的网络不是时时刻刻都能用,但卫星可以为我们打开通往生命的另一条路。”他说。

司家宁忍不住设想,如果在紧急时刻,手机信号可以通过卫星回到地面上,就不至于在基站不可用的时候,“太多的人都闭塞在信息孤岛里”。他感慨道,哪怕能多一秒的链路可用,没准,一条消息及时发出去,就能救一车的人。

起初,司家宁的研究方向是5G核心网领域,从那之后,便开始接触卫星领域。这个年轻人希望,未来如果再遇到火灾、大风这种突发自然灾害,可以通过自己研发的技术,让救援早一分钟到达,让决策信息早一秒下达,能多救回一条生命。

刘方明也告诉记者,OpenEdgeNeXt设计的遥感技术,其中一种应用是抢险救灾,关系到国计民生和人民生命财产健康。

他提到,近几年各地发生山火的新闻十分牵动人心。而通过卫星,遥感图像经过AI推理,结合历史的经验,能够及时发觉某个地方已经发生山火了,甚至是“冒烟了”,快要发生山火了,政府也就能及时组织抢险救灾。

“大量地面上的技术有机会用在卫星上的特殊环境里,以前都是不敢想的事情。开辟太空云计算之后,我们做地面计算机技术的人,可以有机会把技术贡献出来。国外有相关计划,我们肯定不能落后,从跟跑,到并跑,到领跑。”他对记者说,

刘方明最早接触到这次比赛的信息并敏锐结合自身的研究积累,立刻指导自己的学生们组建团队。他起初发现这些年轻人心里头都在打鼓,没什么信心,于是鼓励大家“这样将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机会难能可贵”。而且比赛结束后,很多研究过程中突破的瓶颈、实现的创新,都可以发表新的高水平论文。

他指导的另一支优胜奖队伍OpenCloudNeXt,研究的是星地协同调度的问题,即多颗卫星之间计算的调度和应用的部署,同样收获良多。

“将来还可以跟别人说,我的代码上天了。”刘方明相信这些年轻人的潜力,也相信他们无穷的精力。他认为,这些都是年轻人最大的优势,只要给予指导,给予资源,让他们放手放胆去做就行。

“计算机是工科,是以解决问题为结果导向的。如果将人类知识面比作一个球面的话,我希望自己能够在这个球面上顶一个属于自己的小鼓包,对于计算机领域做一个知识的小延伸,并且能够做出有用的系统。”团队的“新手小白”胡海川说。

每一个送代码上天的年轻人,目标都是星辰大海。


(责编:申佳平、陈键)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