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财险:深耕“三农”领域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11-22 10:46:07
浏览

当一块田地要播种、插秧之前,先须通过犁田把田地深层的土壤翻上来,浅层的土壤覆下去。因此,深耕是必须重视的农事活动。在广阔无垠的土地上,除了农人的深耕外,还有人默默地与时间为伍,不计回报地付出,只为在中华大地结出壮硕的果实。

深耕,意味着一份责任与沉淀。作为我国规模化经营农业保险历史最长的保险公司之一,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深耕“三农”领域三十六载,勇担服务“三农”责任,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胜天一筹的底气

“埋汰秋”——老一辈农人口耳相传的天气现象,指的是在农区秋收期间降水频繁,导致土地偏湿偏涝。在内蒙古兴安盟地区,一到10月份收获季节就会出现这样的恶劣天气,导致收割机下不了地,成熟的作物收不回来。

今年种的2500亩旱地玉米迎来了大丰收,但农人敏感、细腻的心思,又让家住内蒙古兴安盟桃合木苏木的玉米种植大户白光辉望天兴叹。于是,他将自己的苦恼讲给了正在农地考察的中华财险工作人员,“能不能增加一个保险,多一重保障?”

在提炼了农户共性需求后,中华财险决定因地制宜,弥补收获期的空白领域,推出创新型“收获期保险”。首期推出的大豆、玉米等商业性收获期保险,彻底保障住了最后一个环节:覆盖了农作物在收获过程中所面临的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风险。保险期限自种植保险保期结束次日起计算,一般为一个月,具备“短、平、快”的优势。

白光辉得知中华财险兴安盟中心支公司开发并推出了一款“商业性玉米收获期保险”后,于9月16日为他的2500亩旱地玉米投保了这款产品,缴纳了保险费10万元,获得了250万元的玉米收获期风险保障,为他的旱地玉米上了“安全锁”,解了“心头难”。

兴安盟是全国重要的玉米主产区之一,玉米年产量常年在100亿斤以上,玉米就是农人眼中的“香饽饽”,享有同样待遇的还有被誉为增收致富“金豆豆”的大豆。2022年,农业农村部在多地大力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以扩大种植面积,提升产能。

“大豆+玉米”,这个组合能行吗?在保守农人的理解中,“矮个子”大豆通常只长到小腿位置,“高个子”玉米则长势喜人,往往能到2米,这样的“身高差”能否为邻,农人在心里打了个问号。又因为当地政策性保险中仅包括玉米,不少农户又找到了中华财险,讲出了他们的担忧。

随着《内蒙古自治区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方案》的下发,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在内蒙古自治区4个旗县落地实施,可谓是来了一场及时喜雨。

保障更充分、更全面了,农户的积极性更高了,“黄金搭档”收获颇丰——采用玉米带与大豆带复合种植,既充分发挥高位作物玉米的边行优势,扩大低位作物大豆受光空间,实现玉米带和大豆带年际间地内轮作,又适于机播、机管、机收等机械化作业,在同一地块实现大豆玉米和谐共生、一季双收。

自2007年起,中华财险主动承办了新疆、内蒙古、湖南等六省份的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并通过不断的实践试验、摸索总结,为我国农业保险业务规模的快速增长、覆盖面的不断扩大、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各项制度的建立健全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

无处隐形的意外

金融浇灌,更在于“精准”二字。中华财险始终在“精准”上下功夫,让意外无处遁形。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平均海拔3500米左右,这里草木丰茂,是理想中的畜牧地。但受限于交通阻碍与经济发展,大部分牧民的养殖理念仍很落后。每当高原进入漫长的冬季降雪期,考验也悄悄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