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大丝束”开启碳纤维产业新蓝海(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11-23 09:33:07
浏览

上海石化首条48K大丝束碳纤维国产线可实现规模化、高品质生产。该项目计划于2024年全部建成投产,届时将达到2.4万吨/年原丝、1.2万吨/年大丝束碳纤维产能。

自主研发大丝束碳纤维生产线投产,将给整个碳纤维市场带来哪些影响?专家分析,首先随着碳纤维国产化的不断推进,对市场最大的影响是进口碳纤维价格的下降。

数据显示,随着国内碳纤维国产化的推进,进口碳纤维价格预计将从最高每吨4.5万美元降至每吨1万美元左右,这对于全产业链应用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

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碳纤维需求量约为11.8万吨,其中大丝束碳纤维需求量为51400吨,占比约43.5%。2021年我国碳纤维需求量达到6.24万吨,较2020年增加27.7%,占全球碳纤维需求量的53%。专家表示,碳纤维在新能源、风电、光伏、汽车、体育用品等下游市场的应用需求将逐渐爆发, 渗透率不断提升。

业内专家称,中国碳纤维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根据目前各企业已宣布的投资扩产计划,如果所有建设项目可以顺利投产落地,“十四五”末期,中国新增碳纤维产能将达21万吨以上,其中新增大丝束碳纤维产能达17.6万吨,中国大丝束产能扩张时代将随之开启。

科技日报记者了解到,中国石化实现大丝束碳纤维量产之后,已经开始寻求和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合作,通过使用轻量化的碳纤维零部件,增加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

“我们和蔚来有框架合作协议,和比亚迪也有合作。我们在做汽车轻量化的工作,已经进入了产业化布局。”中国石化首席专家庄毅说。

中国复合材料工业协会秘书长孟弋洁表示,2030年,我国大丝束碳纤维产值应该能达到500亿元量级,将带动千亿级的复合材料市场规模。

除了大丝束碳纤维的研发和生产,中国石化也正大力推进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研发和应用。中国石化有关负责人表示,在未来的碳纤维产业发展中,中国石化将在科研方面继续加大投入,产业方面加快布局,机制体制方面深化创新,应用场景全面推广,同时,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做自己的特色产品。在“十四五”末,中国石化将在多种工艺流程实现通用级、大丝束、小丝束、高性能等产品的全面突破,进行总体布局,满足国家各个领域的需求,为引领和推动中国碳纤维产业发展作出贡献。


(责编:申佳平、陈键)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