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亚太地区实现包容和可持续增长(3)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11-27 08:23:06
浏览

  在重庆一家体检中心,医生正在用一款新型仪器帮助体检人员检查眼底。拍摄左右眼各两张眼底照片上传到系统中,经过十几秒,就能出具初步报告,筛查顾客是否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青光眼、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

  “得益于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我们能够和新加坡方面合作,推动这款人工智能眼底检测技术在中国医疗领域落地应用。”研发方艾锐思(重庆)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晨曦告诉本报记者。

  这是近年来中新加强科技领域合作、激发创新动能的缩影。去年,在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支持下,新加坡国立大学(重庆)研究院启动“布洛克71”项目,为科创企业提供技术孵化。通过研究院牵线,中新合资企业艾锐思获得新加坡眼科研究中心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技术支持,引入人工智能诊断技术并使之不断适应本土病症。“通过深度学习,这套技术的检查和预防功能不断优化。”徐晨曦表示,依托中新(重庆)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艾锐思和新加坡眼科研究中心的数据交互更加便捷,为企业的科技创新提供了持续动力。

  2018年,为深入推进中新信息通信领域合作,中新双方在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框架下签署《信息、通信及媒体领域的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各出资2000万元人民币,共同设立中新信息通信联合创新发展资金,重点支持中新企业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方面的创新应用。截至目前,共有四批次、近百个项目申报,近20个项目纳入资金支持计划。“我们公司获得了90万元资金支持,对未来发展信心更足了。”徐晨曦说。

  重庆中辰慧育科技有限公司也获得了“布洛克71”的孵化支持。在该公司的实验室里,一台康复机器人挥舞着机械手臂。“就如何控制机械手臂的力度和范围这样的技术点,我们经常同新加坡专家进行探讨,中新互联互通项目为企业搭建了更便利的创新合作渠道。”该公司联合创始人张乐谦介绍,公司正积极同新加坡国立大学合作,推动智慧教育和养老智慧技术在重庆落地。

  科技创新的背后,离不开制度创新的支撑。重庆首个中外合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重庆中新肿瘤医院开诊运营,中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实现数据互换,中新海关关际合作有序开展,经认证的经营者信用培育合作加快推进……中新双方围绕制度型开放新目标,不断提升项目的示范效应和带动效应。此外,双方也加快推进商业合作模式创新,中方主导的区县国际合作共建平台及专业服务联盟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激发了区县和企业参与项目创新开放发展的活力。

  数字互联互通和创新对实现可持续复苏至关重要,工商界则处于科技创新的前沿。同为APEC经济体,中新两国企业间的合作也体现了亚太地区国家加强科技创新协作,推动研发投入、成果转化,为科技发展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环境的决心。“通过APEC合作机制,我们能够进入中国市场,扩大创新技术的使用范围。”艾锐思的新加坡资方——艾锐思私人投资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副总裁黄剑豪说,中国市场规模和潜在商业价值巨大,与中国企业合作激发了澎湃的创新动力。APEC机制创新帮助实现更多标准统一,让企业感受到更加包容和开放的环境。

  “两国双园”开辟国际合作新模式

  本报记者  祝佳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