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夏菜,最美的乡愁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11-27 08:44:06
浏览

“二牛抬杠”老农具,老式木桶改装的乡土垃圾桶,石头砌成的劳动场景浮雕墙裙,装满莴笋、草莓、卷心菜的“丰收”菜篮雕塑……一下车,记者就被抓喜秀龙镇炭窑沟村的丰收广场深深吸引。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广场上的标语朗朗上口。

村民郑连东的家就在广场旁边。时近晌午,他刚从地里回来,停好小轿车,就快步上前来招呼我们。

“这阵子正是收莴笋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忙得很,我家那口子还在地里呢!”郑连东露出淳朴的笑容,裤脚上还沾着泥。

“以前只会种玉米,地高土薄、收成也不好,哪里侍弄过这些绿色菜嘛。”说起让自己致富的高原夏菜,郑连东肚子里装着不少故事。

“4年前,村里请了专家来讲高原夏菜种植技术,当时我们心里直打鼓,这么金贵的菜咱能种得好吗?不过,专家教得细致,我们学得也上心,慢慢地,莴笋、长寿豆、荷兰豆,都会种了!”

说着话,他闪进厨房,不一会儿工夫,端来一盘切好的红笋。“你们尝尝,这笋绿色健康,能生吃,甜脆甜脆的,当零食都行。我们的菜还卖到了大湾区,抢手得很!”

“高田种小麦,终久不成穗。”《古歌》中的吟唱,说的就是天祝这样的高原地区吧。看到郑连东种夏菜的收获,看到宜水则水、宜山则山的绿色发展新貌,记者不禁心生感慨。

“专家说得真没错!”郑连东早已心悦诚服,“我们这里背靠祁连山乌鞘岭,海拔2500米,气候冷凉,适合种高原夏菜。种出来的菜色泽鲜亮、口感甜脆,而且病虫害少,基本不用农药。”

种了20亩高原夏菜,郑连东两口子哪里忙得过来!到了收菜的时候,就得从旁边的古浪县请人来帮忙。

“一天人工费140元,今年人工费就花了8000块呢!”郑连东掰着指头,账算得清清楚楚。“菜收得好,这钱就花得值!20亩菜地今年能收入10万块吧。”

从郑连东和其他农户地头收来的菜,先在合作社经过初加工,再全程冷链往外地发运,潇潇洒洒奔赴长沙、合肥、上海、大湾区……

小小高原夏菜,让农民尝到了大甜头。天祝县委书记沈忠道介绍,天祝高原夏菜种植面积超过12万亩,蔬菜合作社近200个,带动1万余户群众脱贫致富,户均收入突破10万元。

“收完夏菜,冬天是不是就能歇着了?”记者问郑连东。

“哪能歇着?冬天我贩羊!150只小羊羔,断奶后买过来,育肥3个月再出栏,这么一个来回,又能收入四五万块。村里建起了集中的养殖暖棚,统一用饲草喂养,既保护草场,又干净卫生。你们瞧,家里没有羊圈味儿吧!”

乖乖!郑连东不仅是个种菜能手,还是个养殖行家。

“现在,养羊也是个产业链,一个环节连着一个环节,跟接力赛一样。”郑连东说的头头是道,“早些年,一只羊从头养到尾,草场吃秃了,也赚不来多少钱。日子苦,我就出去打工,坐三天两夜的火车到南疆,干一年也只能带回来两万块。”

“现在,咱这日子可不比城里差了!”“只要勤快,家门口就能致富!村里环境越来越好,年轻人也愿意回来了。”如果不是因为记者还要赶路,郑连东的故事可以一直讲下去……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惜别郑连东,再次走过丰收广场,记者似乎真正读懂了这句寓意美好的标语:绿色的发展,金色的收获,就是最美的乡愁。


(责编:孙红丽、杨迪)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