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星”青年,记录中国空间站“成长”(3)
对于未来,刘博洋有着清晰的规划。除了做好天文科普,他也希望自己的工作可以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工程价值。接下来,他将参与北京大学“6-8米口径成长型通用光学望远镜项目”,打开与浩瀚苍穹对话的“新窗口”。
在王卓骁眼中,“刘博洋这些基于航天和天文的科普创作,不仅把天文发现的乐趣带给更广的受众,而且通过独特视角记录航天发展,也让人类奔向星辰大海的目标深入人心。”
为了能在中国空间站过境的短短几分钟内,成功捕捉到“天宫”的身影,刘博洋每次都要提前两个小时开工。从硬件组装到校准测试,每个环节都是一次对细心和耐心的考验。
北京寒冷的冬夜里,刘博洋和同伴们忙着架设设备。头顶,星光半明半昧,宇宙深邃无垠。
(责编:王震、陈键)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