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田茶园活跃着一批科学家(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12-03 09:34:06
浏览

   “在地化科研服务平台能精准掌握地方农业发展的需求与变化,可以针对性地承接资金和项目。”有着30多年科技帮扶经验的范涛向记者解释,“通过院地工作人员联席办公,让技术、项目、资金等要素能快速有效支撑‘三农’。”

   除了建设在地化服务平台,“科特派”们还在当地扶持、培养出一批创业型经营主体。通过打造一支“在地化科技特派员队伍”,农业专家的科研成果在地方有了“示范点”,农民群众致富增收有了“领头羊”。

   “在果树种植方面,老汪绝对算是‘大半个专家’——敢想、敢试,还有思路!”齐永杰告诉记者。11月10日,岳西县温泉镇桃岭村的果园里依然群蜂飞舞,围绕挂在枝头的青绿色冬桃,“大专家”齐永杰和“大半个专家”汪金龙进行着技术交流。

   “老汪啊,冬桃虽然收益高,但生长周期长,部分品种成熟期要到10月中下旬以后,你要控制种植规模,注意经营风险啊!”齐永杰温馨提示。

   “哈哈哈,齐博士,今年果园里的26亩冬桃卖了30万元,我还打算架设自动化避雨棚,防雨、防风、防病,明年进一步提高产量和果实品质。”汪金龙则是充满信心。

  “特混舰队”,激活乡村振兴全产业链条

   今年5月,安徽省正式颁布文件,将科技特派员工作制度升级打造为“科技特派团”。在安徽省农科院,对口全省16个市59个县区的68个科技特派团已经完成组建。

   为什么组建“科技特派团”?省农科院科研处研究员、安徽黟县“五黑”科技特派团团长龚传胜有着深刻体会:“通过一体承揽省财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地方产业扶持资金,科技特派团这艘‘特混舰队’能够集结多学科、跨专业人才,集中解决农业产业发展中‘种、养、加(工)、销和品牌创建’等各环节问题。”

   安徽省农科院科研处副处长黄慧进一步表示,“科技特派团”的工作能否做好,“关键在于资金链、创新链、人才链如何融入产业链。”

   近日,在黄山市黟县柯村镇的山坳里,省农科院副院长赵皖平一行来到了“哼哼达”黑猪场调研。在猪场保种区,每一座猪舍不仅通过水帘等设施调节内部温度,“猪妈妈”们还能透过玻璃房直接晒太阳。同在柯村镇,距离不远的黄山国大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则在“科特派”们的指导下通过了农业农村部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评估。

   “记者同志你来看,这没脱壳的香榧100块一斤,脱了壳的400块一斤,中间的差别在哪里?是加工设备和种植技术嘛!”11月22日,在黟县泗溪村火炮岭香榧群,138株古香榧树长得郁郁葱葱,宏村小康香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郑连军拿着两颗“和尚榧”给记者作对比——经过他粗大的双手,每年有5万斤香榧干果流向全国各地。省农科院农业工程研究所吴炜博士介绍,当前,安徽省地方标准“香榧良种采穗圃营建技术规程”正在制订中,黟县香榧后期加工标准化即将迎来良种保障。

   从科技特派员“单枪匹马”对接大户,到科技特派团“对表”区域产业规划,激活乡村振兴全产业链条。来自安徽省农科院的科技特派团,正将服务“三农”的工作使命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延伸。

   11月22日下午,在黟县举行的“五黑”农业特色产业科技特派团与企业交流会上,参会企业黟县徽黄旅游发展集团正在实施“农旅融合”转型。公司“黟品五黑”项目负责人舒翔明确表示:“我们希望游客来到黟县不仅能记住宏村、西递、塔川的宜人风光,还能带走黄山黑鸡、黑糯玉米、古黟黑茶等黟县味道。要实现这个目标,来自科技特派团的产业规划与技术支撑不可或缺。” (记者 马荣瑞 常河)


(责编:赵竹青、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