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走好中国式现代化的三农道路(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12-05 08:35:06
浏览

  中国特色的城镇化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利条件。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就认识到:“分工提高劳动的生产力,增加社会的财富,促使社会精美完善。”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的一次分工,就是城市和乡村的分离。”现代化的过程必然伴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符合这个规律。1949年,中国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10.64%,1978年为17.92%,改革开放后,中国城镇化步伐加快,2021年城镇化率达到了64.72%。大量农民进城,在自身实现市民化的同时,并不会完全切断其与乡村的联系,客观上给乡村带去城市的理念观念、生活方式、物质财富,从而带动乡村发展。

  我国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并不同步。以2021年为例,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6.7%,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4.72%,两者中间有约18%的差值,对应着2.5亿多人,这些人虽然已经进城,但户口还在农村,大部分是进城农民工。我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农民依法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并不会因为进城打工而丧失这些权利。事实上,这些“待城市化人口”由于户籍在农村,在村里还有一块地、几间房,大部分在乡村还有亲人和家族的维系,所以还会在城市和乡村间流动,把在城里务工的资金带回乡村,成为乡村振兴的良性动能。中国特色的城镇化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坚实基础。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一部中华民族发展史,王朝兴替如走马灯,农民都是最底层的“供养者”。历朝历代虽然都强调“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但封建统治者之重农,只是重农民之力,向农民索取,农民只是工具。这就是千百年来社会运行的真相。而“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农民才不再是没有尊严的工具人,而是为自身解放和全面自由发展而奋斗。

  中国共产党的重农,不仅重农之力,更重农之利。习近平总书记有深厚的三农情结,他强调“让乡亲们过好光景,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初心使命”“我现在看到贫困地区的老百姓,确实发自内心地牵挂他们。作为共产党人一定要把他们放在心上,真正为他们办实事”。有人说,中国共产党本质上是一个农民党,中国的革命从农村走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起步依靠农业积累,中国的改革从农村起步。“农为党本”“本党为农”这是党成立之初就刻在旗帜上的誓言:70多年前,农民翻身得解放,当了土地的主人;40多年前,农民有了自主经营权;十几年前,全面取消延续了2000多年的农业税,农民田里的收成都是自己的;进入新时代,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今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历史一再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三农重中之重的地位,坚持为农民谋利益,坚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共产党人以不变的初心兑现誓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我们从乡村走来,必然不能忘记振兴乡村,我们曾经都是农民,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不能落下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