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12-09 09:03:07
浏览

  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让我们携起手来,秉持生态文明理念,站在为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2021年10月12日,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出席在云南昆明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时强调。

  习近平主席深刻阐释保护生物多样性、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开启人类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4点主张,郑重宣布中国正式设立第一批国家公园等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务实举措,充分彰显了中国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的积极作为和历史担当。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一阶段会议通过了《昆明宣言》,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进程注入强大政治推动力。

  继COP15第一阶段会议在昆明成功举办后,第二阶段会议已于12月7日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所在地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中国继续作为主席国,领导大会实质性和政治性事务,“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主题和会标等大会主要元素保持不变。世界关注建设生态文明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期待第二阶段会议制定并通过“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

  我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

  四川卧龙,层林尽染。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卧龙核桃坪基地的半野化场地内,大熊猫“博斯”正啃着竹子,熊猫幼崽在草丛中安睡。“博斯”今年6月诞下一对幼崽,其中雌性幼崽成为野化培训对象,和“博斯”一起住在野化培训圈舍内。

  “我们一直在努力将圈养大熊猫最终放归到野外,复壮野生种群。这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张和民说。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设立大熊猫、三江源等首批5个国家公园,各类自然保护地总数达近万处,约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8%。北京、广州国家植物园揭牌,开启了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的序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推行一系列保护措施,取得显著成效,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COP15主席、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说。

  完善法律法规。近10年来,我国制修订了森林法、草原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生物安全法等20多部法律法规,生态保护的法治保障更加有力。

  明确目标举措。我国成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统筹协调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发布实施《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及22个地方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

  划定保护红线。我国率先在国际上提出和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生态环境部协同自然资源部指导31个省份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比例超过30%,覆盖了重要生态区域。

  大熊猫受威胁程度等级从“濒危”降为“易危”,雪豹在三江源国家公园等地频繁现身,云南大象北上南归、自在“旅行”,长江江豚等珍稀水生生物物种初步恢复……新时代这十年,我国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得到系统性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建立健全,生物多样性主流化不断迈出新步伐,有效保护了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

  坚定不移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