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通小微河流支撑抗旱保灌(人民眼·加强农田水利建设②)(4)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12-23 06:46:07
浏览

补齐水利设施短板,助推灌溉节水、农业增效。在衡阳县长安乡,地处柿竹水库下游33公里远的种粮大户廖玉平过去没少为灌溉发愁,他流转的3700多亩耕地全部位于柿竹水库尾灌区。由于河道内草木丛生,加上沿途渗漏蒸发,每次水库放水,大约需要一周时间才能流至廖玉平的田间地头。“流量少,流速慢,时间难把控,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廖玉平说。

今年6月,柿竹水库下游河道清淤疏浚工程全线竣工,上游来水20个小时即可抵达尾灌区,这对于采用机械化适度规模经营的廖玉平而言,受益明显。“以前,上游来水慢,耕地这头已经有水了,那头还是干的,植保无人机和大型收割机只好分批作业,耽误了宝贵的抢收抢种时间。”廖玉平说,如今上游来水快,晚稻插秧时间由过去的8月初提前至7月20日左右,更利于抽穗扬花期时避开“寒露风”天气。“不仅如此,由于河道沟渠水量增加,我家的自流灌溉面积也增加了600多亩,每亩节约成本80元左右,亩均利润增加一成多。”

“清淤疏浚是群众身边事,只有为民、惠民、靠民,才能打通小微河道清淤疏浚‘最后一公里’”

肩背一只竹篓,手持一柄长钳,彭冬亮每天清晨沿车壁塘河徒步巡护,从捡拾垃圾到清理杂草,确保河水顺畅流入田间。

“清淤疏浚水畅流,长期保持靠大家。”彭冬亮说,过去河道常年淤塞,导致村民们也随意往河道里丢垃圾,既污染了生态环境,又加剧了河道淤塞程度。清淤疏浚工程实施后,眼见着水清岸绿,许多乡亲自发加入志愿者团队,每天轮流巡护河道。如今,“衡阳群众”祁东志愿者协会定期在车壁塘河开展巡河活动,彭冬亮与十几名志愿者一道,共同守护来之不易的畅流之水。

“村里的河道村民清,自家的灌渠自家护,疏通河道也疏通了民心。去年全市召开‘屋场+河长制’恳谈会1000余次,收集意见建议4219条,逾六成涉及河道清淤疏浚。”周志敏介绍,2021年,衡阳市委组织部与市河长办创新推进“党建+河长制”工作,通过召开屋场恳谈会,将群众的建设性意见纳入小微河道清淤疏浚五年行动中。

车壁塘河全线清淤疏浚工作加速推进,得益于一场推心置腹的屋场恳谈会。今年11月18日,衡阳市河湖与水资源中心党支部赴祁东县白地市镇白地市村开展“党建+河长制”宣传活动,组织当地党员干部、群众代表20余人开屋场恳谈会,了解当地开展河湖整治及小微河流清淤疏浚行动等工作开展情况。

“车壁塘河下游这一段治理好了,上游还有几公里没有清淤疏浚。”“新整治好的护坡上光秃秃的,能不能搞点绿化美化?”“河堤宽了,能不能修点机耕道?”恳谈会上,乡亲们你一言我一语,就如何提升当地车壁塘河水质和周围环境建言献策。白地市镇领导当场表态,车壁塘河上游河道清淤疏浚工作已全面启动,将在加速推进的基础上充分吸纳群众意见,做好配套设施完善。

“清淤疏浚是群众身边事,只有为民、惠民、靠民,才能打通小微河道清淤疏浚‘最后一公里’。”周志敏说,衡阳市依托屋场恳谈会,因地制宜探索筹工筹劳、志愿服务等模式,引导群众自发参与农田水利建设。

衡南县三塘镇种粮大户刘本东在先锋水库的灌渠周边流转了200亩农田,其中260多米干渠常年淤塞,为了在引水灌溉期增加水量,刘本东每年都要自费请人清理淤泥。这样的短期清理治标不治本。但彻底清淤,至少要一次性投入数万元。“我虽是种粮大户,但渠道清淤后获益的又不止我一个。”刘本东有些犹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