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多位专家学者这样说
人民网北京1月10日电(记者杜燕飞)如何在全球变局下稳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平衡好促发展与防风险的关系,理解并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是金融行业践行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重点和难点。
日前,由新华社瞭望智库主办的“第七届新金融论坛”在北京举行,与会嘉宾围绕“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主题进行了探讨。
“2035年我国将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要积极应对和抓紧解决人口老龄化加速带来的养老保障问题。除进一步增强和完善国家为主导的基本养老保障之外,也应加快企业年金发展。更重要的是,要加快发展居民的个人养老金账户,让第三支柱不再成为我国社会养老保障的短板。”国务院参事、中国银保监会原副主席王兆星表示,要加大宣传解读教育力度;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法规体系,夯实制度基础;建立更加科学完备的政策支持体系,特别是财政税收优惠政策体系;增加个人养老金金融产品供给;加强对个人养老金账户资金的运营管理;鼓励发展专业养老的咨询与顾问服务。
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表示,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推动经济稳定发展,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生产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性水平,让中国经济发展造福中国人民,也为世界和平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特色金融发展的基本制度背景。资本市场方面,应持续改善上市公司结构的制度安排,包括实行注册制、完善市场发行定价、压实中介机构责任、培育合格机构投资者、建立市场化退市机制等,同时大力发展资产管理市场,降低间接融资比重。金融监管方面,要建立‘创新友好型’‘发展友好型’监管体系,追求‘好的监管’而非‘强监管’,同时提高监管科学性。”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表示。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党委书记单强认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化浪潮蓬勃兴起,金融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必经关口。目前,金融数字化转型在理念、机制、能力等方面仍存在一些有待破解的老问题和新挑战,要心怀“国之大者”,践行人民至上,坚持守正创新,树立系统观念,紧扣安全发展。
“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中,中国要构建零碳金融市场体系来支持国家碳中和战略,让市场发挥金融资源配置的主导作用,发挥碳价格发现和逼近的机制,配置资源找到价格。同时,继续提高零碳金融融资在整体社会资源中的比重,丰富银行零碳贷款的结构和零碳银行的产品,大力发展债券市场,优化零碳金融市场结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碳交易市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副总裁朱民说。
在中国进出口银行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兼行长李若谷看来,当前我国中西部地区发展不充分,东部地区和一些大城市也有许多发展不足的领域,需要大量投资以完善经济发展基础。金融机构要提高风险识别、防范和化解的能力,需要经济管理进一步向市场化发展,包括项目的决策、利率的形成、外汇的使用等多个方面都要向市场化管理发展。
(责编:乔业琼、吕骞)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