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河岸边的牡丹之歌(逐梦)(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3-01-28 10:04:07
浏览

  临洮是传唱甘肃“花儿”的重要地区之一。甘肃“花儿”多唱牡丹。但是,千百年来,谁晓得牡丹承载着临洮人多少道不完、诉不尽的苦乐悲欢?

  提起临洮的牡丹往事,一些饱经风霜的老人满目泪水。“据我爷爷讲,当年的梁峁上,到处可见两三米高的野生紫斑牡丹树。赶骡子的人还能在牡丹树下乘凉哩。可后来,很多牡丹树被砍掉当柴火烧了。”农民张旺有提起往事,那眼神仿佛在岁月中穿越。

  临洮古称狄道,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会地带,是黄河古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马家窑文化、寺洼文化、辛店文化光辉灿烂,“四大名砚”之一的洮砚闻名遐迩……然而,当年日子过得如此紧巴,谁还会注意到脚下的土地有牡丹这么个宝贝呢?

  当地的朋友告诉我:“要了解临洮牡丹的发展历史,您得找康仲英老人。”

  今年77岁的康仲英上世纪60年代初考上临洮师范学校,从此跳出了“农门”。他先后在教育系统和党政机关工作。退休后,他又回归“农门”,创建了八里铺雍家庄紫斑牡丹繁育中心,潜心经营着60多亩牡丹。

  在康仲英这里,我了解到紫斑牡丹的来龙去脉。紫斑牡丹,因花瓣上有独特的紫斑而闻名,又称甘肃牡丹,与中原牡丹、西南牡丹、江南牡丹并称我国“四大牡丹”。甘肃大地上的临夏、兰州、定西、天水、陇南、甘南一带是紫斑牡丹的重要发祥地。其中临洮紫斑牡丹栽培始于唐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紫斑牡丹之所以垂青临洮,是因为临洮1700多米到3600多米的海拔非常适合紫斑牡丹生长。紫斑牡丹耐寒抗旱,既可形成灌木丛林,也可像乔木一样独立成树。最高的牡丹树高达3米以上,可逾越房檐屋顶,浓荫笼盖一院……

  听了康仲英的讲述,我才知道,家乡陇原大地上的牡丹,历史如此悠久。康仲英给我发来一张南宋学者胡元质的《牡丹记》截图,其中有这样的文字:“惟徐延琼闻秦州董成村僧院有牡丹一株,遂厚以金帛,历三千里取至蜀,植于新宅。至孟氏于宣华苑广加栽植,名之曰牡丹苑……”古秦州,即今天的天水市秦州区一带。不过,风水轮流转,如今天水的牡丹也多是从临洮引进。

  殊为可贵的是,尽管生计艰难,一代代、一辈辈临洮人的牡丹情结,却始终在农家小院里如袅袅炊烟一样连绵不绝。一棵、两棵……又一棵、又两棵……尽管数量非常有限,却星罗棋布地分布在南屏镇、玉井镇、洮阳镇、新添镇、太石镇等18个乡镇的庄户人家。

  “那棵牡丹,还是我太爷爷手里……”在临洮行走,总能听到这样的话。如今很多早已声名在外的临洮养花人,就是从其父亲、爷爷乃至太爷爷那一代开始,赓续着牡丹情结,坚守着一方水土。

  这些临洮人,以西部农民特有的执着和坚韧,一个个走出农家小院,踏上了圆梦牡丹的艰辛旅程……

  为了实现“远缘杂交育种”等系列研究计划,孙生顺省吃俭用,走南闯北。他培育的紫斑牡丹品种,国际登录(国际芍药属植物新品种登录权威认证机构)9个,原国家林业局品种权保护4个,中国花卉协会牡丹芍药分会品种确认3个。康仲英对散落民间的160多个牡丹品种进行了地毯式调查,抢救性保护了佛头青、绿蝴蝶、玉狮子等数十个紫斑牡丹传统珍稀品种,并通过远缘杂交等手段,培育出了佛塔青云、洮河翠玉等紫斑牡丹新优品种,让牡丹的家族锦上添花。

  当那些先行先试者的“第一桶金”亮相广袤的陇原大地时,这片土地上的父老乡亲也迅速行动起来。

  种花、找花、养花、育花、护花、卖花……10家、50家、100家、500家、1000家……80亩、200亩、1000亩、5000亩……

  一户户人家动起来了,一座座村庄动起来了,一个个镇子动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