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科:促进新要素加速聚集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原标题:媒体聚焦 | 中国电科:促进新要素加速聚集,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 新平台支撑新发展
中国电科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整合关键资源、汇聚优秀人才,集聚力量建设高层次创新平台,奋力推进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的实践做法,受到中央主流媒体广泛关注报道,引起热烈反响。
“基于海康合浦2.0,行业客户可以在海康威视的智能物联网硬件产品上部署自有应用程序和算法,实现更高的安全、效率及业务目标。”在刚闭幕的迪拜安防展上,海康威视智能物联网产品备受关注。
四川天府新区兴隆湖畔以东,鹿溪智谷青山如黛、河畅水清。海康威视成都科技园里,研发人员正在进行智能物联网领域技术研究、软件开发。
这座可同时满足超万人研发办公需求的创新“引擎”,是中国电科集聚优势资源建设高层次创新平台的一个缩影。从北京到成都,从石家庄到南京,高层次创新平台推动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加速汇聚,成为科技创新“源动力”和产业发展“强引擎”,打造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新平台迸发新动能
2022年7月4日,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强为海康威视成都科技园揭牌,勉励海康威视发挥技术产业优势,高质量打造西南研发和创新基地,引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发展。
海康威视成都科技园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是中电海康单体占地面积最大的研发园区,主要开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感知等技术和产品研发,以及为城市和企业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并推进服务落地。
该研发园区的建设也被四川寄予助推产业链人才、技术、创新成果集聚发展的期望。按规划,项目建成后5年内,研发园区将集聚研发人员预计超万人,助力四川做大做强智能物联产业、培育智能物联生态圈。
补链强链育新机,布局优化变集群。
千里之外,石家庄鹿泉经济开发区信息产业园,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链正在做强做大。
2022年11月,电科材料新外延材料产业基地第一片硅外延和碳化硅外延相继出炉,再次刷新了重点建设项目进度条,实现新产业基地外延生产从0到1的突破。产业基地建成投产后,年产36万片碳化硅、300万片硅外延片,整体产能将扩大到原来三倍。
在电科材料普兴电子生产线上,各种型号的硅和碳化硅外延片正加紧生产,这些高技术含量产品将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轨道交通等领域。
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成,一个月前,产业基础研究院MEMS传感器产业创新基地正式封顶。该基地投用后,将建成8英寸MEMS传感器芯片生产线以及MEMS传感器封测和模组产品生产线,主要研发MEMS系列产品,着力打造半导体、传感器与微系统、集成电路原创技术策源地,构建形成较为完整的半导体产业链。
新平台构建新路径
一流的科研生产平台和创新中心,带来的不仅是科研环境的改善,还有科研成果的竞相迸发。
南京栖霞区,湖光山色,泉清石峻,风景如画。
聚焦强军兴军主责主业,2021年,28所仙林所区在栖霞区灵山脚下落成。新所区临近南京仙林大学城,与一流院校、高新技术产业产学研合作更加便捷,更有利于进一步协同推进网信体系核心技术攻关,无人、智能等领域布局优化,体系效能生成和装备产品智能化升级。
目前,仙林新所区正成为高素质人才聚集的新高地,网信体系原创技术发展的策源地。两年多来,累计申请发明专利1000余项,取得国际专利授权8项。
月牙湖畔,波光粼粼,绿树环抱。29所四威高科技产业园里,创新平台建设带来的智能化升级正悄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