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些“一次性”多些“可循环”(3)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3-02-20 06:46:06
浏览

  2020年9月1日起,修改后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开始施行。该法规定,鼓励和引导减少使用、积极回收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制品,推广应用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的替代产品。旅游、住宿等行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推行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

  去年1月,商务部就《商务领域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报告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该办法提出,商务领域经营者中的商品零售场所开办单位、电子商务平台(含外卖平台)企业、外卖企业应当向商务主管部门报告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回收情况。

  地方层面,北京、上海、杭州、广州等地陆续出台地方性法规,提出减少使用一次性产品,有的地方还要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带头,禁止使用一次性物品。

  “通过国家和地方层面的立法,在源头对一次性物品进行减量,有利于促进综合治理,是很大的进步。”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垃圾减量项目主任孙敬华认为,未来各地可以因地制宜出台规定,限制使用非必需的一次性物品,并真正做到执法必严。对企业来说,应通过部门监管、行业倡导,督促其履行应尽的社会责任,扭转一些全行业性质的浪费行为和不环保的商业模式。

  塑料在一次性物品中占据很大比例。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废塑料回收再生工作,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废塑料回收再生利用产业链,废塑料回收率排在世界前列。

  王永刚认为,借鉴废塑料回收经验,治理一次性物品污染和浪费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产品设计、生产、流通、消费、回收、处理、再生利用等诸多环节,应建立完善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既要做好生态设计、减量使用,又要完善废弃物末端收集处置基础设施。同时,针对各类废弃物建立完善的回收利用体系,通过征收基金、给予补贴等方式建立价值补偿机制,保证相关者的回收利用行为具有经济性,鼓励对不具备经济价值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对相关替代品和方案,应从经济性和包括废弃后处置环节的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进行科学的对比分析。

  近年来,孙敬华和她的同事积极倡导出门带“五宝”:水杯、筷子、饭盒、手绢、环保袋,分别对应一次性纸杯、餐具、餐盒、纸巾、湿巾、塑料袋的减量使用。“因为即便是使用可降解材料的物品,仍是一次性的,如果过量使用,成本最终还是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产生的浪费和危害也很大,所以环保的标准不仅在于材料,更在于消费者的行为本身。”

  孙敬华建议,通过积极宣传倡导,尤其是抓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让更多人意识到,和“光盘行动”是一件光荣的事情一样,减少使用一次性物品也很光荣,也是一种生活时尚,进而促进公众养成垃圾减量和零废弃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责编:赵欣悦、岳弘彬)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