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经济新方位·大力提振市场信心)(2)
“家里老人上了年纪,孩子们也要上学,回来方便照顾。而且在外花销大,回来后压力小得多。”罗贻福说,手套厂离家不到3公里,按件计酬,午餐免费,工资从未拖欠。
“在外务工学的本事,现在用得上。”备料、布局、上模、冲裁,开料车间里,罗贻福熟练地操作裁断机。“看起来简单,但我也是跟着深圳手套厂的老师傅学了好些年,才能熟练上手。”
走在藤县的大街小巷,处处可以感受到县域经济的蓬勃活力。有许多返乡农民工像罗贻福一样选择进厂打工,还有不少人就近转岗成为新农人、配送员等。
以新庆镇为例,高峰时约1/3的劳动力外出打工。“这些年,受益于纺织、六堡茶、龙眼等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各类公共服务日益完善和政策支持,镇里约5300人回乡就业,成为工业、农业生产的主力军。”新庆镇党委书记钟仁奕说。
今年,藤县出台一系列稳岗政策,打通企业用工和群众就业“最后一公里”。通过开展春风行动、招聘进镇村等活动,促进返乡劳动力供需精准对接。翠河手套厂业务厂长李济勇说:“系列利好政策为我们破解了用工难、稳工难。去年厂子产值3000多万元,今年争取再上一个新台阶!”
“如今,越来越多的工友在家乡找到了工作。新的一年我要更努力,让‘钱袋子’鼓起来!”罗贻福说。
河南信阳平桥区——
返乡创业助振兴
手捏秸秆捋直,精心搓绳打结,再顺着焊接好的骨架编织……不多时,一匹“骏马”在河南信阳平桥区龙井乡南雷村村民张庭莲手中初现轮廓。一大早,空气中还透着微微寒意,南雷村工艺品制作车间内已是一片忙碌。
“这个花瓶是今年主打的新产品。”有客户走进厂区,张庭莲赶忙放下手中的活,起身推荐产品。周边不少旅游景区有专人前来洽谈合作、购买产品。“秸秆工艺品美观耐看,我们想购买一批装点景区。”经营度假区的何建新专程从新乡赶来考察产品。
原先200平方米的小厂房,如今已经发展为4000平方米的规模化车间,产品备受市场青睐,年利润达到400多万元。“拖鞋、花瓶等新产品非常受欢迎。”复工复产没多久,张庭莲一连签下几个大订单:“人气涨了,信心足了,市场前景更好了。”
张庭莲曾在深圳打工多年,收入不错,日子过得还算富足。但看到村里产业单一,乡亲们缺少致富门路,她萌生了返乡创业、带领大家一起致富的念头。“一到农忙时节,村里到处是废弃的秸秆,咱干脆变废为宝,发展秸秆产业!”
在张庭莲的推动下,村里创办起工艺品制作公司,利用秸秆等制作工艺品、生活用品。张庭莲又组织手工编织技艺培训,帮助村民学艺就业。废弃的秸秆,变成了南雷村村民手里的“香饽饽”。
在特色产业的引领下,乡亲们的腰包日渐鼓了起来,南雷村人均收入达到1.18万元,张庭莲也被评为信阳市农民工返乡创业之星。村民张平靠着编织秸秆,一个月就有2000多元的收入,“村里特色产业发展得好,生活更有奔头。”
“开年经济势头强劲,咱得抓住机遇!”继续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张庭莲一直在琢磨新点子:“围绕秸秆加工这个生态环保产业链,走农旅融合路线,让村里环境更美、村民腰包更鼓。”今年,张庭莲准备搭建农耕乐园,让田园变公园,同时发展农家乐、果蔬采摘等特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