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投集团李长利:让企业发展与时代发展方向一致、节奏同频(2)
蓝绿交织、水城共融是北京城市副中心最突出的特色和亮点。李长利介绍,走进城市副中心,就像进入了一座绿意盎然的森林。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副中心创新“先植绿、后筑城”理念,体现了新时代的城市发展精髓,打造传统旧城快速向当代新城乃至“未来之城”迈进的新样板,是城市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为解决城市发展问题提供了“副中心方案”。
“在副中心155平方公里核心区,既不是高楼林立的商务区,也不是庄严肃穆的办公区,而是11.2平方公里的城市绿心。”李长利表示,城市绿心以“千年惠林”为规划愿景,水绿空间占比达到80%以上,种植了160多种、近14万株乔木及亚乔木,近38万株灌木,超过420万平方米花卉及水生植物,植被覆盖率超过85%,真正实现森林入城。
据了解,城市绿心生态环境良好,园内所有的建筑都综合运用了光伏发电、地源热泵、智慧能源管理等绿色低碳技术,实现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超过41%,每年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过1万1千多吨,相当于约20平方公里森林每年的碳汇量。
李长利表示,城市绿心的核心区,过去曾是东方化工厂。“疏解腾退后,打造为生态保育核,用自然的力量来恢复区域生态,这是城市绿心生态建设的创新之举。通过实行生态修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雀鹰,北京市一级保护动物大斑啄木鸟等50多种小动物在绿心‘安家’。”
城市绿心是副中心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城市副中心森林面积已经超过45万亩,森林覆盖率超过33%。李长利强调,到2035年,副中心将建设形成万亩以上的森林组团10个,千亩以上森林组团50多个,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超过90%,逐步实现群众“出门见绿、起步闻香”,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满足高品质精神文化需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也提出了具体要求,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在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精神文化生活期待方面,北投集团做了哪些尝试?
李长利表示,通州是北京东西轴线、大运河上的重要节点。在通州古城、路县故城、张家湾古镇等区域保护修缮中,北投集团致力于讲好运河故事,让市民感受悠久运河文化,体验千年之城的珍贵文脉。同时,结合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在整体保护通州南大街历史文化街区的基础上,同步改善人居环境品质,全面展示古城整体价值。与通州北大街开发而成的运河商务区古今同辉、交相呼应。
李长利介绍,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副中心建设剧院、博物馆、图书馆三大文化设施,并在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理念。剧院设计理念源于通州古粮仓和运送物资的船舶;图书馆设计理念源于中国传统“赤印”和银杏树叶片;博物馆设计理念源于古运河图景中的船、帆、水三个元素。三大文化设施将于2023年底面向公众开放。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2021年11月26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我深刻地体会到党中央对副中心建设的支持力度、创新要求。金融创新是保持副中心每年千亿以上投资的坚实基础,我们要依托千亿级城市副中心投资基金,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副中心建设。”李长利说。
李长利强调,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北投集团要在这一国家战略中努力发挥桥头堡作用。
相关阅读:
“二十大精神进国企”融媒行动正式开启
中国一重刘明忠:发力实体经济,坚持聚焦主业、做强实业、做精专业
中国建科文兵:企业要做好科技创新的出题人、主答题人和阅卷人
四川国资委冯文生:坚守“底线”守住“红线”筑牢“防线”,健全专业高效国资监管体系
中国诚通朱碧新:以国有资本高质量运营 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三峡集团雷鸣山:“两翼齐飞”擦亮中国式现代化生态底色
(责编:罗知之、章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