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六个故事看发展信心:春潮涌动动力澎湃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3-03-03 08:42:06
浏览

万物复苏,欣欣向荣。

在一派热火朝天、生机勃勃的景象里,新华社记者近期密集走访浙江的生产车间、港口码头、专业市场、科研院所,在一个个无声却充满力量的故事中,感受中国经济向好的基本面;在进出口流、智造流、创新流、消费流等的滚滚向前中,体会“信心流”的强劲脉动。

在“一进一出”中感受中国外贸的巨大潜力

——故事一:“回归”的拉贾

微卷黑发、小麦色皮肤,一大早,浓眉大眼的印度商人拉贾在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忙碌开了,他一边拿起货架上的商品观察比较,一边快速用手机记录下相关信息。

“3年没回来了,太想念这里了。”拉贾喜笑颜开。

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有“世界超市”的美誉,营业面积超600万平方米的市场里,集聚了7.5万家商户和210万种小商品,日客流量达20万人次,高峰时常驻外商达1.5万人。

之前受疫情影响,昔日熙熙攘攘的市场冷清了不少,尤其是外商,来华不便,只能通过屏幕和电话与商户交流,给生意带来不小的影响。

“我的业务在这3年下降了近3成,中国人喜欢说‘只争朝夕’,太符合我现在的心情了。”这名做了20多年中印贸易的客商在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第一时间预订了来华机票。

玩具、文具、仿真花、行李箱……拉贾的采购清单很长、门类也多。也正是因此,他愈发觉得离不开义乌这个超级大市场。

“今年要在义乌增设一家贸易公司,带更多朋友来采购,计划买400个集装箱的商品!新品频出、质优价美的中国商品一定会在我的国家大卖。”拉贾说。

“拉贾们”的回归让小商品城的商户们更有信心。晶荣玩具老板陆庆荣说:“客商、订单一波接一波,刚开年接到的订单就已经排到了五六月份,预计今年销售额比前两年要增长30%。”

数据显示:义乌常驻外商稳步回升,目前已超过1万人。今年1月,浙江义乌中欧班列开行240列,发送20140标准箱,发运量同比增长172.1%。

——故事二:跨越4万公里的陈晓军

从美国到法国、荷兰、挪威,再到柬埔寨,去年11月以来,陈晓军带着公司团队马不停蹄连轴转,来回行程近4万公里。

陈晓军创建的力高控股集团,年产3000万只箱包,但受疫情影响,箱包行业受冲击较为严重,对于力高来说也是如此。怎么破局?走出去!

“顾客将饮料杯退还,就能换到1欧元。”挪威街边饮品店的这个细节,让陈晓军深受触动:绿色低碳不仅仅是一种倡议,还是一大商机。

不仅欧洲,其他地区一些国家也在有力推进包装物回收、减碳监测等,大量中小企业则将绿色低碳列入发展规划,这在以往并不多见。

时隔3年的这次“出海”,促使陈晓军快速反应。

回国后,他立即组建团队,投入新赛道——用再生料制造零件可换可修、便于重复利用的绿色箱包。

今年以来,力高老客户的订单量平均增长30%以上,占牢行业领军地位的信心进一步增强。

数据显示:去年12月,浙江政企联动、因时而动,单月“出海”20个团,获得180多亿元的新订单。2022年,浙江省进出口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其中出口3.43万亿元,同比增长14.0%。

在创新如潮下感受中国高质量发展的蓬勃动力

——故事三:“日诞”80家科创主体的大走廊

浙江的“中关村”“张江”是哪里?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施黄凯心里有着坚定的答案。

施黄凯是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管委会副主任。这个大走廊,东起浙江大学玉泉校区,西至浙江农林大学,全长39公里、面积约416平方公里。

这个走廊,来头实在不小。已经集聚了之江实验室、西湖实验室等5个浙江省实验室,汇聚了2597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0个国家级科创平台、52万专业技术人才。

“这里每个工作日都能新增80家科创主体,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施黄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