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去哪儿:看“拆盲盒”专业户这样守护国门生物安全
“人们常说,海关就是国门。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海关守国门的责任也就越来越大。”近日,海关总署署长俞建华在新闻发布会中表示。
当前,全球货物贸易发达,“海淘”兴起为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外来动植物入侵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携带、邮寄进境的动植物及其产品名录》规定,活动物(犬、猫除外),包括所有的哺乳动物、鸟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昆虫类和其他无脊椎动物、动物遗传物质属于禁止携带、邮寄进境物。外来物种未经检疫评估,一旦传入扩散,可能会对我国农林畜牧业、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在我国各地海关,入境包裹宛若一个个“盲盒”。近日,人民网记者走进首都机场海关,看海关工作人员化身“拆盲盒”专业户,守护国门生物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记者了解到,此前,首都机场海关在进口快件中查获7棵多肉植物,该票货物申报品名为圣诞树装饰套装,由境外发往北京,经海关关员开箱查验,实际为多肉植物,其中部分植物根系上面还带有少量土壤;一次首都机场海关关员在对进境快件进行监管时,发现一票申报为“节日手工折纸装饰”的包裹过机图像存在异常,经关员开箱查验,发现该快件内装有蝴蝶标本23件……
“入境的包裹中有可能夹藏毒品、枪支、有害外来生物等,海关工作人员要从海量进境快件中精准拦截各类违禁品。”北京海关所属首都机场海关快件监管处查验科副科长贾丹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看似“拆盲盒”的工作,实则包含了风险分析、查验、处置等多个环节。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家,2022年,我国外贸总值超过42万亿元。为了做到“管得住、放得开、通得快”,我国海关大力推进智慧海关建设,以智慧海关为抓手推进现代化海关改革,实现通关和管理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不断提升监管效能。同时,强化“境外、口岸、境内”三道防线,构建“响应、呼应、反应”的海关运行机制,打造全方位、全链条的监管体系
据介绍,从监管职责看,海关既要防范新冠病毒、非洲猪瘟这些疫情疫病,还要拦截红火蚁、沙漠蝗等外来物种;既要检验铁矿石、危险化学品,又要确保进出口食品“舌尖上的安全”;既要打击洋垃圾、毒品走私,又要查出邮包里的“问题地图”、反宣品等;既要查出夹藏的象牙、文物,又要拦截躲藏在集装箱里的老鼠、蟑螂等。
2022年,全国海关检出新冠阳性5.5万例,截获有害生物58万种次,监管进出口危化品5.9亿吨,退运、销毁不合格食品、化妆品2900批,查获各类违禁品120万件,毒品2.8吨。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被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的“异宠”备受关注。近年来,不少年轻人热衷于养蛇、蜥蜴、角蛙等“异宠”。然而,“异宠”对国家的生物安全是一个威胁,海关总署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拦截。
据海关总署相关负责人介绍,“异宠”多是外来物种,它威胁生物的多样性。一些“异宠”一旦发生逃逸或被遗弃到自然界,在没有天敌的情形下会迅速繁殖扩散,威胁到本土生态系统。一些“异宠”一旦到了自然界,往往会对本土物种形成巨大威胁,甚至会导致本土生物种群急剧下降。与此同时,一些“异宠”有攻击性,如网上看到的火蝾螈、野蛮收获蚁,有的“异宠”甚至有剧毒,比如巨人蜈蚣、箭毒蛙,还有的“异宠”携带多种病菌,会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记者了解到,2022年,海关截获“异宠”等外来物种991种2012次,包括4厘米长的大蚂蚁、10厘米长的大甲虫,30多厘米长的大蜈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