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3.8万亿元专项债加力稳投资促消费
近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查通过了国务院提出的《关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以下简称“预算报告”)。预算报告有“国家账本”之称,为国理财,为民服务,既关系国家发展大事,也关系居民衣食住行用,备受各界关注。透视“2023国家账本”系列报道聚焦今年的预算报告传递了哪些重要信息,如何体现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
专项债券是带动扩大有效投资、稳定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
《关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以下简称“预算报告”)中明确,2023年,要适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新增专项债务限额38000亿元,比上年增加1500亿元。适当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支持地方正常融资需求。
政府债券分哪些品种,什么是专项债、什么是一般债,今年预算安排中规模提升的背后有何深意?
政府债券分为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
一般债券是为没有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发行,主要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作为还本付息资金来源的政府债券。
专项债券是为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发行,以公益性项目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收入或专项收入作为还本付息资金来源的政府债券。
预算报告中明确,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加力提效”将力度置于效果前,赤字规模和专项债均高于去年,这对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有着积极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朱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提出了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财政贴息三种财政工具,就是说通过发专项债作为一些项目的资本金,再通过财政贴息引导一些社会资金来参加这些基本建设项目,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提高财政支出效益,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从专项债看,较上年增加1500亿元,规模上升,短期内有利于扩大基建投资,带动社会投资,稳定总需求;中长期看,有利于优化供给结构,提高经济社会运行效率。”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告诉记者,2023年的赤字率和专项债安排均高于去年,体现了加力提效的政策基调和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决心。
罗志恒表示,今年专项债的使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有利于一大批重大工程从节奏上尽快落地,靠前发力。通过专项债投向重大的基础设施工程,来拉动基建,从而拉动投资,扩大总需求,达到稳定经济的目标。专项债与政策性金融工具的协调配合预计在今年仍将发挥积极作用。
“2023年的加力提效采用的是‘控赤字’和‘扩专项债’的组合方式。表面上,赤字增加了5100亿,专项债仅增加了1500亿,似乎是扩张赤字、控制专项债,但是我们要看到实质。”罗志恒分析指出,专项债应当以专项项目收益为专项债的偿还依据,但现在专项债项目收益越来越低,已不足以偿还这个债务,部分地区出现申报环节包装、发行和使用环节低效的现象,专项债在事实上一般化了。因此,有必要通过地方政府发行一般债的方式来拉动地方政府基建,稳定总需求。
2022年,专项债领域在原有的交通基础设施、能源、保障性安居工程等9大领域基础上,增加了新型基础设施、新能源项目。
2023年专项债领域有望进一步扩大。日前,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在国新办“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曾表示,今年财政部将在重点支持现有11个领域项目建设基础上,适量扩大资金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持续加力重点项目建设,形成实物工作量和投资拉动力,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