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算农家增收账(3)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3-06-02 06:57:07
浏览

  “田还是那片田,思路一变天地宽。”拿溪村党支部书记胡海云介绍,稻鱼共生,一田双收,有机大米卖到了每斤15元,稻田鱼、稻田鸭也成了周边酒店的抢手货。80户村民通过土地入股、资金入股等方式,每户每亩年增收1500元。

  稻渔综合种养步入正轨后,胡海云开始谋划农文旅融合发展。村里吸引企业联合打造田园综合体,种养基地变身为农旅基地,不到半年,门票收入125万元,餐饮收入60万余元。趁热打铁,基地推出了农耕体验、耕读教育、文艺采风等学生素质拓展、团建等项目,招收了长期工18人,发放劳务工资累计达400多万元。

  基地的火热人气带旺了乡亲们的好日子。周边村民在基地两侧支起小摊,卖起了土特产。村民李铁秀在基地负责厨房后勤,每个月固定工资4000多元,今年种了8亩西瓜,预计年收入能达10万元。

  “产业融合发展,村集体收入也越来越多。”胡海云算起账来:去年,村里流转的山场和田地租金17万元,水上乐园项目租金9万元,光伏发电收益9万元,蔬菜大棚租金3万多元,“今年新种了50多亩西瓜和70多亩水稻,设立了一个就业帮扶车间,村集体收入还能再上个台阶。”

  融合发展拓宽增收渠道。永新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郭页发说,县里推进11个农旅融合发展示范项目,下一步将从主体、产业、市场、科技等方面入手,推动农业与文旅功能优势互补,激发“乘数效应”,延展乡村产业链价值链。

  【连线】

  产业融合发展,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目前参与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其他农民高30%以上。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引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农民财产性收入还有很大潜力和空间可以挖掘。”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乡村振兴研究中心主任彭超说,要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在融合发展中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各地应因地制宜,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等发展模式,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集体成员共享收益。

  农业农村部提出,稳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激活农村“沉睡资源”,开展集体收益分配权抵押担保、有偿退出等试点,让农民获得更多的财产性收入。

  (李梅英、陆华勇参与采写)

  《 人民日报 》( 2023年06月02日 18 版)

(责编:胡永秋、袁勃)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