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共绘科创“同心圆”(2)
“想要客观评价认知大模型的能力,首先必须有科学系统的评测体系。”科大讯飞副总裁、研究院院长刘聪介绍,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科大讯飞联合承建的认知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联合中科院人工智能产学研创新联盟、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共同设计了通用认知大模型的评测体系。研究人员将依此来评测技术,同时挖掘下一步的科研方向。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三省一市要集合科技力量,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尽早取得突破。
在长三角,整合区域创新资源,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区域协同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看量子科技,由合肥国家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等机构联合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微纳卫星发射。
看先进制造,由常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和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科研人员共同研制的“无容器材料实验腔体子系统”,随天和核心舱进入中国空间站。
看航空科技,G60科创走廊将上千家企业纳入G60大飞机供应商储备库,促成重点企业与中国商飞成立联合攻关团队、自主研发ARJ21辅助动力装置,实现原位替换、满足自主可控。
嘉善复旦研究院封装开发部副主任邱德龙,最近正带领团队在当地一家企业做焊接部位的热力学仿真分析。
“嘉善本地有36家集成电路相关企业,而上海有丰富的人才储备和产业链。两地地缘相近,复旦在嘉善成立研究院,可以面向长三角开展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和关键产品设计测试,同时帮助嘉善整合长三角的制造资源。研究院的大量硕博人才和实验设备,也可以帮助长三角企业进行人才技能培训、技术难点攻关、产品质量提升,与企业共同成长。”邱德龙说。
在长三角,深化跨区域联合攻关,部省(市)任务联动、资金联合、管理联通“三位一体”,打破了长三角区域20年的联合攻关壁垒。2022年11月,15个项目纳入首批长三角联合攻关计划,超过40家的长三角高校院所、企业参与。三省一市开放共享23个大科学装置、4万余台大型科学仪器,长三角科技创新券在三省一市互联互通……
“四链融合”创新协同,厚植高质量发展土壤
蘸墨、掭笔,一笔一划写下方方正正的汉字,在G60科创走廊规划展示馆中,一款会写毛笔字的机器人,吸引往来观众注目。
这款机器人的“婆家”是位于安徽芜湖的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埃夫特)。在如今的埃夫特,更多的机器人拥有上海的“基因”、芜湖的“身份”、国际化的“足迹”。
埃夫特首席战略官唐欣介绍,2017年,埃夫特成立了上海埃奇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埃奇),专门进行核心技术研发和高水平人才招募。目前,埃夫特机器人在上海的研发团队,与芜湖总部合力攻关,整机在芜湖生产,产品销往全球多地。
“G60科创走廊成立后,埃奇还享受到上海松江区的优秀青年大学生录用奖励、培育津贴,员工享受人才公寓、人才租房补贴和优秀人才购房补贴等政策奖励。去年,公司被认定为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唐欣说。
在G60科创走廊,企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的雄心和长三角城市求新求变的进取品格,正让长三角的创新要素活力奔涌。
长三角G60金华(上海)科创中心是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中,首个落地上海的人才科创“飞地”(以下简称金华“上海飞地”)。金华“上海飞地”成立后,已引进院士工作室1个,集聚高层次人才200余名,吸引医药、科技、新能源等领域15家企业入驻研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