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他们没有考上大学,却成了世界冠军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3-06-11 15:26:07
浏览

新华社广州6月10日电 题:他们没有考上大学,却成了世界冠军

新华社记者王浩明、陈凡靖

一张图纸,一台电脑,一个计时器,一双眼睛不时在图纸和电脑屏幕之间切换,一阵阵哒哒的键盘和鼠标敲击声后,一组参数计算完毕,导入铣床的数控系统,刀头与金属胚之间发出呲呲的摩擦声,火花四溅,片刻,一个工件“新鲜出炉”,平滑的曲面闪闪发亮,折射出工业之美。

6月9日,学生在位于广州的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内上课。新华社记者 龚兵 摄

6月9日,学生在位于广州的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内上课。新华社记者 龚兵 摄

这是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数控铣床集训基地的日常景象,学生们正在紧张备战,而两位老师则在一旁不时指点着。

这所位于广州市白云区的学校,已经培养出10位世界技能大赛的金牌选手——他们没有考上大学,但他们是世界冠军。他们有的留在学校,培养下一批冠军。有的进入企业,成为高精密制造的能手。

6月9日,在位于广州的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冠军杨登辉老师(左)在指导学生。新华社记者 龚兵 摄

6月9日,在位于广州的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冠军杨登辉老师(左)在指导学生。新华社记者 龚兵 摄

杨登辉,1997年出生,2017年世界技能大赛冠军,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教师。

周楚杰,1999年出生,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冠军,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最年轻的教师。

而这两位老师,在一年前,还是师徒关系。

周楚杰出生在佛山顺德的一个农村家庭,初中毕业前,他的叔父曾经带他参观过一家工厂的数控车间。

“在干净整洁的车间里,身穿灰蓝色工服的师傅们全神贯注,一个一个亮锃锃的工件在他们操作的设备里诞生,就在那时,我对技术工人第一次有了直观的认识,他们靠自己的技术创造出产品,有一技之长,人人都了不起。”周楚杰说。

这个当时只有15岁的小伙子初中毕业后进入顺德一所中专学习数控加工,2017年,他在学校食堂的电视上看到了中国代表团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斩获多枚金牌的画面。“我激动得一宿没睡,一个大胆的想法在我脑海出现:我能不能代表国家参加世界技能大赛?”

6月9日,学生在位于广州的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内上课。新华社记者 龚兵 摄

6月9日,学生在位于广州的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内上课。新华社记者 龚兵 摄

怀揣梦想,周楚杰在中专毕业后进入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专攻数控铣床,进入备战世界技能大赛的集训队,而他的老师,恰恰就是周楚杰中专时候在食堂电视上看到的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的冠军杨登辉。

周楚杰复制着自己老师的汗水与荣耀之路,每天从7点开始训练,直到晚上12点才休息,终于在一众选拔队成员中脱颖而出,代表中国队前往德国参加2022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

3天3个模块,连续18个小时在冒着火花的机床和电脑之间穿梭,凭着稳定的发挥,周楚杰登上了数控铣项目的最高领奖台——而这已经是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在这个项目上的四连冠。

最近10年,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的选手5次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共荣获10枚金牌、3枚银牌和4枚铜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