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稳步推进(经济聚焦)(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3-06-13 06:45:07
浏览

  据介绍,我国共有143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其中有62家总部位于上海,占比43%。上海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资产规模占全国所有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资产规模的39%。此外,我国共有38家外资独资私募证券基金管理公司,其中36家总部位于上海。这几年外资私募证券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资产规模呈现了较大增长,一共管理了850亿元资金,两年前,这一数据仅仅为500亿元。

  截至目前,有80余家国际知名资管机构参与上海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试点,近60家参与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试点。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的38家外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有32家落户上海。全球排名前20的资管机构已有17家在沪设立主体并展业。全国首家外资独资公募基金——贝莱德、首家从合资转为外资独资的公募基金——上投摩根等先后落沪。

  大力推动改革创新,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

  服务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上海正加快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近年来,上海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重点机构和平台引进、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率先探索,走在全国前列。”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助理刘莉亚说。

  2021年8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提出了2025年基本确立“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地位目标。2021年10月,《上海加快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  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施意见》正式对外发布,提出7个方面24项举措。2022年7月,《上海市浦东新区绿色金融发展若干规定》正式施行,是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促进高质量发展的一次重要立法成果。

  与此同时,上海积极推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依托上海金融市场集聚优势,不断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服务。如首单“碳中和”专题“债券通”绿色金融债券、首单低碳转型绿色公司债、首单“碳中和”绿色资产支持商业票据等陆续发行。另外,在沪发行了一系列绿色指数,如上证180碳效率指数、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和指数等。2022年,浦东新区获批第一批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

  上海还在积极稳步推进碳金融市场发展。依托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等,上海在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质押、碳基金、碳回购、碳信托、借碳等方面取得突破,积累了有益经验。推出碳配额远期产品,是全国首个中央对手清算的标准化碳远期产品。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沪启动上线交易,为引导资源更多投向低碳发展领域提供了有效路径。

  打造多层次的绿色金融组织机构体系,上海正完善绿色金融服务。2020年,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在沪揭牌运营,聚焦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此外,在沪金融机构陆续设立服务绿色金融发展的专业部门或专营团队。截至2022年12月末,上海金融机构绿色贷款余额8423.9亿元,同比增长39.4%,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32个百分点。

  从服务实体能力不断增强,到打造资产管理重要枢纽,再到探索绿色金融改革创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稳步推进。

  上海市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新征程上,上海将围绕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加快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金融市场体系、机构体系、基础设施体系、产品体系,着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效率,努力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积极稳妥深化金融领域改革开放,持续营造具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的金融发展生态,努力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成为金融与科技融合创新的引领者、服务绿色低碳转型的示范样板、金融风险管理与压力测试的试验区。

  《 人民日报 》( 2023年06月13日 10 版)


(责编:赵欣悦、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