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智慧”国企啥模样?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3-06-13 07:35:07
浏览

身边的“智慧”国企啥模样?

 

  中国海油位于渤海的秦皇岛32-6智能油田生产平台。
  受访者供图

 

  从能源、电力、通信到装备、粮食、运输,中国的国有企业多分布于涉及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行业,一举一动关注度高、牵动面广。

  近日,本报记者跟随国务院国资委“走进新国企·改革赋能新发展”采访活动,走进矿山、油田、电厂、车间一线,近距离感受传统国企因改革焕发活力,变得更高效更智能。

  

  传统矿山智慧开采

  在青山环抱中前行,绕过最后一道弯,一座巨大的黑色冶金矿山扑入眼帘,这便是亚洲最大的单体铁矿——位于辽宁省本溪市的本钢集团南芬露天矿。

  从看台往下瞅,一辆辆矿车机械正来来往往有序作业,这里的生产几乎全年不间断。南芬露天矿,占地总面积20.91平方公里,现保有储量约10亿吨,矿石年产能1200万吨,本钢集团51%以上的铁矿石都是出自这里。

  传统矿山有怎样的新发展?2021年,鞍钢重组本钢,系列改革举措在两家老牌大型钢铁企业上上下下推开,“以改革促发展,矿山实现了质的转变。”本钢矿业南芬露天矿矿长李彬说。

  让很多矿上老员工感触颇深的是:改革以问题为导向。比如,矿区作业的关键环节之一爆破工艺得到实质提升,通过推广间隔器应用、优化孔网参数、实施混合装药技术等,每项每年降低成本从近百万元到500万元不等。去年,南芬露天矿产量、经营指标均创下历史最佳业绩,劳动生产率同比提高16%。

  “目前我们正在研发大汽车无人驾驶、钩机远程操控等项目,矿山进入智慧开采新阶段。”李彬说。

  今天,本钢还拥有东北地区最大容积的4747立方米高炉和国内首条最大宽幅2300mm热连轧生产线;与韩国浦项合资组建的本钢浦项冷轧厂,工艺技术水平达到世界领先;本钢板材三冷轧厂能够提供国内最宽幅、最高强度汽车用冷轧板和最高强度汽车用热镀锌板。行业影响力、产品竞争力在改革发展中不断提升。

  郭鹏是本钢板材热连轧厂三热轧生产作业区一级技师,“鞍钢重组本钢一年多来,我们基层职工最大的感受是一个‘变’字。”他说,以前有的工人总围着班组长转,因为他们手里有分配权,现在工人都围着活转,干得多就挣得多。通过改革,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的职工有了更大平台,去年作业区一线职工申报合理化建议90余条。

  提质增效是改革成果的直接体现。面对极其严峻的市场形势,本钢去年完成利润总额10.2亿元,销售利润率跑赢行业。今年一季度,本钢生产经营实现“开门红”。“这样的工作成绩是在年后钢材市场不及预期、企业盈利空间压缩的形势下取得的,体现了重组改革后新本钢抗风险能力的显著提升。”本钢集团董事长杨维说。

  海上油田无人化少人化

  从天津港一路向东航行,海、天、雾连成茫茫一片,只有零星往来的船只标注着地平线的位置。继续驶向深海,在渤海湾的碧波之上,一座座钢铁“巨无霸”——海上石油生产平台稳稳矗立。

  这里是中国渤海油田。记者登上了其中一座“巨无霸”——中国海油秦皇岛32-6智能油田的生产平台,这也是中国首个海上智能油田。

  “智能”在哪儿?2个足球场大小的油田生产平台上安装了数百个智能摄像头,24小时实时获取生产数据,用于预警诊断、主动优化和辅助决策;管理平台实现油藏、注采和设备设施的智能化、远程操控管理;油田可由无人机执行海洋巡逻、海缆巡检、低空运输任务,从而实现海上油田无人化少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