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智慧”国企啥模样?(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3-06-13 07:35:07
浏览

  这一切,让1992年开始出海的老海油人赵德喜十分感慨:“我们当初是渔船打井,背着牙膏和香皂出海,难以想象今天的一切。”赵德喜现在担任秦皇岛32-6作业公司总经理,他见证了中国海洋石油工业30多年来的发展,也亲历了近年来改革催生的“化学反应”。

  渤海油田油气勘探始于1965年,是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发源地。近年来,随着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改革举措落到实处,“老油田”又展新貌。

  据介绍,渤海油田自2010年油气当量上产3000万吨,已持续稳产达13年,2021年成功建成中国第一大原油生产基地。当前渤中19-6凝析气田一期千亿方大气田开发项目、垦利6-1亿吨级油田开发项目、渤海油田岸电项目、秦皇岛32-6智能油田建设项目等重点工程建设正有序推进。

  “以前我们的许多生产举措是预防性的,如今是预知性的,智能油田提质降本增效作用明显,未来确实可期。”赵德喜说,自2001年投产以来,秦皇岛32-6油田累计生产原油突破4000万吨,未来增产、稳产、高产仍有充足潜力。

  “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成功投产;先后发现渤中19-6、垦利6-1、渤中26-6等海上亿吨级油气田;攻克优快钻井、海上浮托安装、超大型LNG储罐等关键核心技术……近年来,中国海油佳讯频传。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公司国内原油增产量连续4年占全国总增量的60%以上,油气增储上产插上科技翅膀。

  火电厂告别“傻大黑粗”

  屏幕上,各个生产指标、机组运行状态一目了然;左右两边各一个控制台,随时传递两个火电机组的所有生产指令,6名值班员就可以完成全厂的生产调度任务——这是国家电投集团河南电力有限公司沁阳发电分公司集中控制室的生产情形。

  从数字化煤场精准堆取煤、斗轮机无人值守、机器人巡检,到煤质在线检测系统对配煤掺烧进行评价,指导燃烧使用,今天的数字化火电厂已不再是人们传统印象中“傻大黑粗”的模样。

  沁阳发电成立于2015年,两台百万机组先后于2019年、2020年投入商业运营。但投产之初,企业面临亏损局面。

  改革首先“问诊把脉”:煤价高企、调峰能力不足、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成为企业亏损的重要因素。怎么办?“坚持控降煤价拼成本、市场营销拼实力、应干不包拼管理,真正以改革赋能撬动扭亏脱困。”沁阳发电总经理乔永生说。

  以煤价来说,其水平高低几乎决定着企业的盈亏。沁阳发电每年燃煤采购量达330万吨,占总成本的75%以上。改革号令发出,让员工意识到“再也不能四平八稳地跑煤了”。去年末,公司6个人的长协煤攻坚团队历时2个月,走访山西、陕西多地燃煤供应商,最终实现2023年度长协煤超额全覆盖。今年1-4月,沁阳发电入厂标煤单价同比下降99.4元/吨,节约采购成本7282万元,创造多项历史性突破。

  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推进,火电厂需要“高峰顶得上去”“低谷减得下来”,深度调峰成为增加收益的重要突破口。沁阳发电电量营销团队反复研究稳控措施,生产一线技术员工深入技术挖潜,克服“高胖”型锅炉低负荷稳燃效果差的现状,单机最低负荷由400MW下探至220MW。截至目前,调峰结算加出清达到5745万元,较去年同期升高82%。

  今年前4月,沁阳发电累计盈利3638万元,同比减亏1.04亿元,创3年同期盈利最高纪录。


(责编:赵欣悦、岳弘彬)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