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按下“加速键”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3-06-19 09:32:07
浏览

原标题: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按下“加速键”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

在4月召开的2023青岛数字文化应用发展大会上,多个齐文化成语故事,通过动画的形式,以皮影戏的效果闪耀岛城,让数字技术和齐文化碰撞出创意火花,有趣而又形象的展现形式收获了一大拨粉丝。

数创淄博,美好生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近年来,山东省淄博市立足齐文化、陶琉文化、丝绸文化等优势,以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标杆城市为目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文化和科技融合作为新引擎,积极培育文化产业新业态新场景,为全市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按下“加速键”。

底蕴传承:续写发展生命力

在淄博,说起拿下首届“振兴传统工艺·鲁班杯”全场大奖的《江山如画》,几乎家喻户晓。

“我们的陶瓷作品《江山如画》元素选自北宋画家王希孟创作的《千里江山图》,撷取其中的青绿山水,采用汉青陶瓷公司专有的‘无缝贴花’技术手工制作。画面加入珐琅彩非遗技艺,描绘山峰起伏,以24K真金手工描金围边,浓淡之间,东方之美展露无遗。这也是我们首次尝试用数字化技术大规模地将中华传统绘画呈现在瓷器上。”山东淄博汉青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少晨介绍,作品将宋朝风韵与现代生活美学相融合,大气磅礴。

淄博是齐国故都、陶琉名城,拥有120年的近现代工业历史。作为一座老工业城市,淄博如何实现数字文化产业“破圈”?靠什么玩转“数字”前沿?

千年窑口火焰升腾,点亮了光华耀目的淄博陶瓷;延绵于淄河两岸的琉璃炉,烧制出如宝似玉的琉璃器皿……淄博是一座兼具文化厚度和产业活力的魅力之城,陶瓷、琉璃、丝绸等传统优势产业和区域产业集群,让它拥有发展“山东手造”的天然优势。守正与创新,在“山东手造·齐品淄博”的匠心打造中碰撞出多彩火花。

随着近段时间以来淄博旅游的火爆“出圈”,陶瓷、琉璃、蚕丝织巾也成为令各地游客心心念念的文创产品。前不久,淄博大染坊丝绸集团有限公司与海岱楼钟书阁合作推出了丝巾和手帕,将海岱楼这一淄博新晋“网红”地标的形象印制在传统丝绸制品上。由于设计吸睛、价格亲民、推介有力,这些产品一举成为“爆款”,深受游客尤其是年轻人的喜爱。

此次与海岱楼钟书阁“跨界”合作推出的文创产品,只是大染坊公司一系列丝绸手造产品的“冰山一角”。作为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和全国文化产品出口重点企业,大染坊公司在持续推进生产工艺更新迭代和新型面料创新研发的同时,不断深挖丝绸文化,博采齐鲁文化、陶瓷文化等精髓,将勾、编、绣等传统丝绸织造技艺融入现代生产工艺,打造出包括丝绸艺术品、旅游产品、服装服饰、文化创意产品等在内的几大系列上千个花色品种的庞大手造产品矩阵,不仅具有浓郁文化魅力和较高艺术价值,也兼顾了实用性和功能性。部分高端产品因原料稀缺、工艺复杂,甚至要以克论价。

淄博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扈振吉表示:“一直以来,淄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工作,由淄博市委宣传部牵头,集中精干力量,定期调度推进,建立‘数创淄博’重点数字文化企业项目库,对数字文化企业、孵化器、园区进行培育扶持,全力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发展。”2022年,淄博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企业182家,其中新业态企业15家,较上年增加4家,实现营业收入44.65亿元,同比增长19.1%。

科技创新:激活产业驱动力

在淄博,一个个超现代的数字文化场景不断给人们带来神奇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