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为粉尘“铁肥料效应”提供直接证据
小字号
原标题:【科技前沿】新研究为粉尘“铁肥料效应”提供直接证据
由我国科学家领衔的一项研究发现,亚洲粉尘的二价铁含量对太平洋地区的浮游植物生长更为关键,而青藏高原冰川侵蚀过程可能是亚洲粉尘铁化学形态变化的关键因素。这项研究为深入理解“亚洲粉尘铁输入增加、海洋生物固碳作用增强、大气二氧化碳降低、全球气候变冷”这一碳循环正反馈机制提供了直接证据。这项研究由中科院青藏高原所新生代环境团队昝金波和方小敏研究员联合国外科学家共同完成,发表在日前出版的国际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上。
该文章的第一和共同通讯作者昝金波介绍,地球生态系统海洋的营养物质通过河流和粉尘补充,大陆粉尘携带的铁元素在风力搬运作用下进入海洋,引起浮游生物增加,并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缓解温室效应的危害,称之为粉尘的“铁肥料效应”。已有观测表明,亚洲内陆大气粉尘中铁元素等营养物质通过高空西风环流传输到西北太平洋地区,促进了浮游植物的繁盛。那么,地质历史时期,亚洲内陆粉尘是否同样可以通过“铁肥料效应”强化北太平洋生物固碳作用,并对全球气候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为此,研究团队自2006年起开始寻找亚洲内陆粉尘长时间尺度记录——在塔里木盆地南缘、西昆仑山北坡,团队发现了迄今为止亚洲内陆厚度最大、沉积速率最高的黄土古粉尘堆积——沉积厚度达671米,起始年龄约为360万年。卫星观测以及地球化学追踪物质来源均证实,塔里木粉尘是北太平洋海洋沉积物铁等营养元素的主要来源。
由此,团队重建了亚洲内陆粉尘360万年以来,铁化学形态组成和含量变化历史。通过分析黄土古粉尘序列样品以及小于5微米黄土颗粒组分的铁氧化物种类和含量,研究团队发现,约距今80万年前的中更新世开始,随着全球变冷以及北半球中高纬地区山地冰川的急剧增加,青藏高原的冰川侵蚀作用显著增强,导致塔里木粉尘铁氧化物突然从赤铁矿转变为磁铁矿,同时,铁元素总含量和高生物活性的二价铁含量急剧增加。
研究团队进一步计算表明,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期之后,亚洲内陆干旱区输送至北太平洋的铁元素总含量以及二价铁通量分别增加了约70%和约120%,极大促进了北太平洋生物物质的繁盛,并可能改变了浮游植物种群结构,大量消耗了大气中二氧化碳,造成全球气候进一步变冷。
(责编:杨曦、陈键)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618”遇上节日消费 线上购物凸显新亮点
妈妈旗袍等高考“淘好运”商品成交量达数十倍增长;茶具、剃须刀等父亲节热门礼品销量火热上升;家用雾化器、鲜花、户外装备等多元个性消费攀升……“618”如约而至,“巧遇”高考季、父亲节、端午节,线上消费市场呈现出不少新亮点。
商务部将今年定为“消费提振年”。…
“618”消费观察:新玩法新体验 新型消费释放发展潜力
制图:高荣(实习生)
今年“618”购物节已在各平台全面启动,叠加父亲节、端午假期等因素,新玩法新体验不断涌现,新型消费持续释放发展潜力。
“懒人神器”火爆出圈、户外装备热销、粽子消费升温……记者从多家平台获悉,尽管今年“618”的声量并不是很大,也剧透了一些“消费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