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科技前沿打造人才高地(2)
“人类第一次大规模使用超导磁铁,就是在美国费米实验室的对撞机Tevatron(质子-反质子对撞)中。”中科院高能所研究员、北京谱仪软件协调人孙胜森说,“万维网(WWW)的诞生,也与对撞机有密切联系。20世纪80年代末,为了更高效地共享信息,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搭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万维网服务器。”
“对撞机这种由成千上万不同组件构成、汇集了数千科学家与工程师的智慧才能建造而成的设施,其发展也能够带动许多不同应用领域的科技创新及人才培养。”北京谱仪Ⅲ国际合作组发言人、中科院高能所研究员李海波说,“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亦是如此,凝聚了世界上大批一流科学家,来这里做他们感兴趣的实验。”
2022年,在多年探索基础上,北京谱仪Ⅲ实验完成了世界上最精确的正反科西超子衰变参数和不对称性测量,为正反物质不对称性的探索开创了新的实验方法,被称为里程碑式新发现。相关研究成果于同年6月2日在《自然》杂志上正式刊发。
“此前科学家只能分别对正反科西超子展开测量,测量精度在百分级,世界上没有一种实验先例能同时精确测量到正反科西超子的衰变参数。”李海波说,“本次发表的科研成果是由我国科学家和国外合作者共同完成的,是国际合作的典范。”
北京谱仪Ⅲ探测器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大型高能实验装置,自2008年改造完成运行至今,一直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截至目前,共有来自16个国家、83家科研机构的约600名科研人员利用其合作开展科研工作,是当前国内正在运行的最大国际合作组。
在瞬息万变的新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进入21世纪以来,物理学界取得的重大突破,发现中微子振荡、发现希格斯玻色子、发现引力波……都是基于大科学装置取得的。“当我们对宇宙和自然的认识越多,我们就越需要先进的工具。正因如此,大科学装置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高水平基础研究的人才高地。”中科院高能所研究员房双世说,“作为国际领先的大科学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在培养和凝聚人才、促进国际科技合作方面,发挥了独特而卓越的作用。”
创新人才的成长沃土
“这个新数值虽然比较小,但在人类有史以来,你是第一个看到它的人。是你,在人类知识边界又拓展了一步。”每当有新的发现,孙胜森都会这样鼓励团队中的年轻人。
“这是一份莫大的喜悦与激励,会驱动团队中的青年人才不停去做新的研究。”中科院高能所正高级工程师、80后伍灵慧说。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人是科技创新最重要的因素。“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要培养一批世界级科技大师、领军人才、尖子人才。”北京谱仪Ⅲ实验国际合作组联合发言人、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吕晓睿认为,“培育世界顶尖科技人才,大科学装置责无旁贷,必须主动发挥人才荟萃、思想活跃、基础雄厚的优势,成为世界顶尖科技人才的成长沃土。”
2022年,轻奇特强子态的发现,在世界物理界引起震动。而这一成果,是中科院高能所沈肖雁、刘北江两位研究员历经十几年才完成的。
“科学研究需要这样的孤独思考者,需要这样甘坐冷板凳的科学家,他们是值得尊重的。”吕晓睿说,“大科学装置就是要为他们创造环境和条件,使他们能够长时间安心静心地思考和探索。”
发挥高水平科研平台的优势,在高水平科研实践中培养高层次科研人才,让青年人才走到科学最前沿去,是世界通行的优秀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