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草原畜牧业转型成效逐步显现
原标题:我国草原畜牧业转型成效逐步显现
7月13日至14日,记者在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举办的全国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工作现场会上了解到,当前,我国草原畜牧业的发展优势和潜力正在逐步显现,草原生态和基础设施持续改善,为转型升级奠定了良好基础。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和内蒙古、四川、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农业农村部门相关负责同志,兴安盟以及15个项目县(旗、师)的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内蒙古、新疆、四川、青海以及内蒙古扎赉特旗、四川红原县、宁夏盐池县、甘肃肃南县、新疆昭苏县等项目建设工作相关负责人作交流发言。
草原畜牧业是现代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加快推进草原基础设施建设,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逐步转变,草原生态恶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但草畜矛盾依然突出。2021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三部门联合印发《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工作方案(2022—2025年)》,部署启动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示范工作,在内蒙古、四川、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牧区半牧区的15个县(旗、师)启动实施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项目建设工作,每年拿出6亿元开展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建设。今年3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专门增加了“草原畜牧业”一章,明确提出:国家支持牧区转变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鼓励推行舍饲半舍饲圈养、季节性放牧、划区轮牧等饲养方式,合理配置畜群,保持草畜平衡。
国家发展改革委农经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邱天朝在现场会上说,近年来,新型畜牧业生产经营模式加快发展,目前全国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超过70%,鼓励牧民向联合经营和多种经营方式发展,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
“推进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机遇难得,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近两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对推进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作出部署。”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辛国昌在现场会上告诉记者,15个项目县(旗、师)基本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取得了预期成效。一是优质饲草供应保障能力有所提升。红原县实施卧圈种草8000亩,项目区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86.4%,优质饲草产量提升近10倍。二是设施装备条件逐步改善。新疆兵团第九师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在饲草收获、牲畜饲喂和除粪清污环节实行机械化,畜牧养殖机械化水平达到了80%。三是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取得新进展。扎赉特旗内蒙古杜美牧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探索培育多羔羊新品种,以良种促增收,取得了可喜成绩。四是三产融合富民惠民见实效。肃南县实施品牌战略助力产业发展,通过网红平台“共享牧场”云端销售肃南羔羊。2022年,销售额达450万元,农牧户每只羊可多收入120元。
记者从现场会上了解到,经过一年多的项目建设,各地在饲草料供给、品种改良、生产方式转变、加工流通体系建设等方面,探索形成了一批好的经验做法。农业农村部计划财务司副司长时以群在会上表示,该项目政策支持力度大、试点效果和带动效应明显。在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的重要机遇中,通过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提高草原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可以说正逢其时。肃南县采取“天然放牧+舍饲养殖+异地借牧”方式,实现“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收”;扎赉特旗填补了肉羊优良品种的空白;布尔津县以每10户牧户选出1名代表作为职业代牧人,968名职业代牧人持证上岗,解放近2000余名牧民实现多渠道增收,带动人均增收3000元;红原县探索了人-草-畜智联一体的“红原草地畜牧业数字化监管”模式,创新构建了人、草、畜三维一体的矢量主题数据库,实现了全县756.9万亩草原资源、47.2万头牦牛数字化管理和草畜平衡智能化监管;“盐池滩羊”、昭苏县“天马国际旅游节”等品牌建设促进了三产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