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延伸优势产业 打造“中国智造”新名片(2)
数据显示,我国生产的光伏组件、风力发电机等清洁能源装备关键零部件占全球市场份额的70%,新能源汽车年销量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全球新能源产业重心进一步向中国转移。
特高外送通道电源点2200兆瓦光伏电站。国家电投黄河公司供图
“1秒种能生产4张太阳能电池片,订单已经排到了2025年。”近日,记者走进国家电投黄河公司西宁太阳能分公司IBC电池制造车间,在这条全自动无尘生产线上,一片片“青海产”高效光伏电池组件有序产出。
IBC电池研发效率高达25.06%,是目前全球转换效率最高的电池。据了解,该产品远销瑞士、法国、意大利、德国、西班牙、比利时等国家,上述公司在高效光伏电池和组件领域已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目前,我们形成水风光储一体化协同推进的良好发展格局,打造了多晶硅生产、电池研发制造、光伏电站规划等完整的光伏全产业链。”国家电投黄河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7月26日,国家能源局电力司负责人刘明阳在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今年上半年,全国风电光伏新增装机一亿千瓦以上,累计装机约8.6亿千瓦,风电光伏发电量达到7300亿千瓦时,风电光伏产业成为我国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
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当前,我国已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建成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主导产业总产值达20万亿元。下一步,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抢抓全球绿色产业发展新机遇至关重要。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新型工业化研究所所长李宏伟建议,新征程上,要充分利用国内产业规模、配套优势及部分领域先发优势,加速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向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等产业倾斜,通过优化要素配置来增强发展新动能新活力。同时,要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和工程化产业化,丰富和扩大应用场景,支持领军企业构建富有活力的产业创新生态。
融合化提升优势产业整体效能
产业体系的融合化,是提升产业体系整体效能的必然要求。我国的另一“大国重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在实现与各类应用的深度有机融合。以现代化农业为例,随着“北斗+农业”的不断融合发展,新时代智能化农场的应用场景正不断延伸。
眼下,全国各地陆续进入抢收早稻、抢插晚稻的“双抢”季,承载着北斗导航的无人耕机驰骋沃野,各类5G传感器遍布田间……一幅幅“科技农耕图”在广袤田地铺展开来。
加装北斗终端的无人插秧机在田地耕作。受访者供图
近日,在上海嘉定的一处农田里,加装了北斗终端的插秧机,只需技术员在“云端”动动手指,就可以按照规划路线行进,开展插秧作业,甚至在转弯、掉头和障碍物规避环节也无需人工干预,除了人工送苗外,机具完全处于自动作业状态。
在与5G、北斗导航等技术的加速融合下,我国农机装备产业发展正驶向“快车道”。动力换档、免耕播种、高速播种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一批具备自动驾驶及导航、作业状态实时监测和远程运维能力的智能农机装备成功研制并实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