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路前行:青海清洁能源产业从“风生水起”迈向“风光无限”(2)
近日,人民网记者跟随生态环境部走进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塔拉滩,遥望这片碧蓝的水域——龙羊峡水库,也是黄河干流最大的水库:总库容274立方米,控制水量占黄河入海水量的42%。水库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灌溉、防凌、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在黄河防洪和水资源利用中占据重要地位。
“都说‘天下黄河贵德清’,我们这里的黄河水同样清澈美丽!”国家电投黄河公司龙羊峡发电分公司综合部主任于海青语气带着自豪。“1987年,我们水电站首台机组投产发电;1999年,通过科学调度发挥龙羊峡水库的调节作用,实现了黄河干流不断流;现在,我们是青海清洁能源‘水光互补’技术的重要力量!”
龙羊峡水库。人民网 刘沛然摄
什么是“水光互补”?
光伏发电是清洁能源,但光伏电站在一定程度上属于“靠天吃饭”——在夜间或遇到阴雨天气等光照条件不佳的情况,光伏电站的发电能力将大幅下降,这会导致光伏发电产生电流波动,不仅会对电网造成冲击,也会影响生产生活。
“水光互补”则是当太阳光照强时,用光伏发电,水电停用或者少发;当日光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使用同为清洁能源的水力发电,减少光照变化对光伏电站发电的影响,解决了光伏发电“靠天吃饭”的问题。
龙羊峡水电站开闸放水。国家电投黄河公司供图
龙羊峡解决了“水光互补”技术中水的问题,“光”的问题如何解决?在距龙羊峡水库约一小时车程的塔拉滩戈壁上,人民网记者找到了答案。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光伏发电园区,是全球最大装机容量的光伏发电园区。数以万计的光伏电板聚光为电,园区变电站将电压升高到330千伏后,通过长逾50公里的高压线路,输送到龙羊峡水电站。水电站再根据发电任务和光伏实时发电量调节水电,实现“削峰填谷”的效果,最终并网向外输送。
根根“银线”串联起一条大河与一片荒漠,让青海清洁能源稳定、可靠的同时,也从一定程度上推动当地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以前塔拉滩一刮风就是扬尘天气,能见度不超过5米。光伏电站建成以后,土地的蒸发量、风速、沙尘都大大降低,加之我们在园区种草、清洗光伏板,土地上植被渐渐恢复了,扬尘天气也少了。”国家电投集团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安全质量环保部工作人员陈超说。
远眺青海省海南州光伏发电园区。人民网 刘沛然摄
龙羊峡“水光互补”技术填补了国际大规模水光互补关键技术的空白,应用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推动了国际大规模“水光互补”技术的发展,为后续联合开展大规模风、水、光黄河流域联合协调控制技术及智能调度系统应用奠定了基础。
产业下游:消纳与输送让清洁能源助力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