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发力 推动京津冀产业高质量发展(3)
以“国之大者”的政治担当深化协同发展谋划。进一步增强推进协同发展的政治站位和使命担当,心怀“国之大者”,强化系统观念,完善体制机制,强化空间、产业、交通、生态、公共服务等各领域规划的顶层设计。全面夯实北京“四个中心”、天津“一基地三区”、河北“三区一基地”功能定位,北京主动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京津唱好“双城记”带动环渤海地区协同发展,河北在三地协同和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中彰显新担当,将协同重心从“建机构”转向“建平台”“建机制”,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
以高新区为龙头引领京津冀生产力协同发展。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区域内国家高新区的资源禀赋、创新要素比较优势,构建京津冀高新区协同创新方阵,推动区域内高新区、科技园区、产业园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将高新区打造成为三地产业协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标杆,引领和带动区域内新质生产力协同发展。依托中关村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契机,推动更多资源、服务等在区域内广泛延伸,促进更多新技术在京津冀转化和产业化,将北京的创新产出转化为京津冀产业增长的不竭动力。创新京津冀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举措,强化创新资源和人才高效流动,合力优化区域营商环境。
以“六链五群”为重点引领协同新质生产力发展。以《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实施方案》确定的“六链五群”为重点,推动京津冀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促进上中下游衔接、大中小企业融通,共同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领军企业和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产业集群,不断提升京津冀高精尖产业一体化水平。首先,在完善区域产业布局方面,进一步明确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产业分工定位,着力实施京津冀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完善产业链延伸和政策配套,探索建立跨区域产业协同培育机制,加快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为京津冀产业协同提供新动能、新优势。其次,聚焦“六链五群”核心产业链,联合编制区域产业链图谱,为重点产业链“延”“补”“强”“优”提供精准“导航图”。再次,切实发挥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天津制造业基础良好和河北应用场景空间广阔的突出优势,以创新协同促产业协同,推动北京科技成果和津冀创新应用场景紧密结合,加速形成“北京研发、津冀制造”的产业协同模式,产生“1+1+1>3”的京津冀产业协同区域优势。
以营商环境一体化为重点营造良好产业生态。在国务院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领导下,以京津冀三地党政主要领导座谈会、常务副省(市)长联席会等协同机制为纽带,充分发挥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工作办公室作用,积极建设新机制、探索新治理、打造新引擎,形成有利于一体化发展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推动形成三地政府间利益共同体、市场主体间经济共同体、社会民众间命运共同体。深化三地在创新合作、产业协同、人才共享等方面的改革工作,完善税收分享、GDP分计等考核机制,建立健全异地迁移企业跟踪服务机制、京津冀知识产权执法协作机制,促进公共服务“跨省过河”,协同解决企业享受相关优惠政策、企业员工子女入学、就医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营造有利于产业协同发展的优良生态。
(作者: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科技智库中心调研组 调研组成员:伍建民、任晓刚、袁汝兵、申峥峥、刘菲,均为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责编:郝帅、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