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把资本市场入口关
原标题:严把资本市场入口关
今年以来,A股首次公开募股(IPO)审核终止数量不断攀升。据沪深北交易所网站统计数据,截至4月19日,年内累计已有117家企业上市申请终止,同比增长逾30%。其中,超110家为主动撤单,占比逾九成。
专家表示,终止上市申请企业数量上升,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监管部门“严”字当头,紧盯IPO准入关、质量关。长远来看,这有利于提升上市公司整体质量,倒逼中介机构履职尽责,夯实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基础。
上市“门槛”更高
谈及企业为何扎堆主动撤单,专家认为,这是市场环境变化、监管政策趋严、公司自身问题等多方面因素所致。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教授董登新表示,有的企业因为外部环境变化,业绩出现波动,盈利能力下滑,不再符合上市要求。有的企业本身质量不过关,存在信息披露造假等行为,在当前监管部门严把IPO准入关的背景下,弄虚作假不仅难以成功,反而可能会被追责,及时撤单不失为一种理智行为。
今年以来,监管部门严把资本市场入口关,影响正在显现。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一季度共有31家公司首发上市,低于去年同期86家水平;IPO合计募资约224亿元,低于去年同期募资额。
随着发行上市制度逐步完善,未来企业上市门槛还将进一步提高。新“国九条”强调,要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提高主板、创业板上市标准,完善科创板科创属性评价标准。4月12日,沪深北交易所就股票发行上市审核等业务规则修订向市场公开征求意见。深交所表示,目前主板、创业板上市条件存在不适应性,主要是财务指标偏低,部分申报企业利润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偏弱,上市后业绩容易出现较大波动。本次修订,深交所拟适度提高主板第一、二套上市标准的净利润、现金流、收入等指标。例如,将第二套上市标准的现金流指标由1.5亿元提高至2.5亿元,进一步突出主板大盘蓝筹定位,提升上市公司稳定回报投资者的能力等。
新规对主板IPO企业影响较大。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拟上市企业需要重新评估自身经营能力、财务水平以及稳定回报能力,并据此锚定上市板块。上市标准提高,为未来新申报企业提供了更清晰的规范,将不合适企业拒之门外,能够大幅度减少企业业绩变脸的情况,有利于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更好保护投资者利益。
严防“带病闯关”
为筑牢资本市场“第一道防线”,近年来监管部门不断加码,综合运用审核问询、现场检查、举报信核查等手段,防止企业“带病闯关”。
现场检查是扶优限劣的重要手段。证监会发行司司长严伯进表示,证监会修订《中国证监会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将首发企业随机抽取检查的比例由5%大幅提升至20%,并相应提高问题导向现场检查和交易所现场督导的比例,调整后,现场检查和督导整体比例将不低于三分之一。
田利辉认为,扩大现场检查覆盖面,有助于压实发行人和中介机构责任,防止问题企业蒙混过关,更好地遏制潜在违法违规行为,提高IPO企业质量。未来,还可进一步完善现场检查规则,如对于有前科的中介机构,可增加抽查频次,将其保荐项目列为重点关注对象等。
个别企业“一查就撤”,暴露出部分发行人、中介机构存在“带病闯关”的侥幸心理。为此,证监会修订发布了《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明确对在实施现场检查过程中撤回上市申请的企业一查到底。
今年2月,证监会对上海思尔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申请科创板首发上市过程中欺诈发行违法行为作出行政处罚。该案系发行人主动撤回申请后,证监会依旧追查其违法违规行为的典型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