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的“中国芯”如何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心剂”(3)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05-14 00:52:02
浏览

“中国科大微电子学院通过与企业横向合作、与地方政府共建平台,在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效。”龙世兵举了两个例子:一是与长鑫存储、华为等公司密切配合,既解决企业所需的关键技术问题,又给学院增加了科研经费来源;二是与合肥市共建合肥中科微电子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成功地将技术开发成果转化落地。“我们鼓励年轻教师到初创企业做创新开发,通过机制创新将80%的成果奖励给团队或个人,学校仅持有20%。”

如何让科技成果更好地服务产业?厦门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陈忠建议,一是高校科研要从原来的兴趣导向逐步实现向目标、需求以及问题导向的转变,根据国家、产业需求开展有组织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为科技成果和专利转化打好基础;二是探索学生和导师(首席科学家)联合创办科技型企业的模式。

“部分学生对创新创业富有激情,导师和其所在的实验室作为技术和人才支撑,能够为前沿技术落地提供保障。”陈忠分析,“为了克服在商业运作、管理、融资等方面经验不足的问题,学生可尝试和首席科学家、职业经理人(企业家)联办企业,这样将更有利于科研成果转化应用。”

“北京大学调整了相关政策,校企合作创办的公司中,学校只占股,不参与决策和管理,给转化‘松了绑’。除此之外,校方还成立了专业部门负责科技开发、投资基金等,如果评估知识产权后认为值得投资,学校就会跟投。”蔡一茂表示,通过以上调整,之前面临的两难局面逐渐改善。

李洋建议,首先要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立以超算中心为支撑的集成电路设计高端引擎,提升集成电路设计仿真公共服务平台和先进封装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承载能力,为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和创业人才提供良好的EDA设计工具、测试环境等,有效降低研发成本。“此外,还应积极引进国家级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技术中心、检测中心等,提升平台企业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能力。”

( 本报记者 周世祥)


(责编:杨曦、陈键)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