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创“关键变量”成为发展“最大增量”(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07-12 11:43:01
浏览

两年前,这家专注于为火箭做“体检”的初创企业,引入了新的合伙人——秦创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出让1%的股权,数合科技换取了秦创原提供的科创服务,成为陕西“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脱胎于西北工业大学杨涛副教授团队的数合科技,享受到了场地免租、奖补、融资对接等一系列政策支持,企业发展进入加速期。

在率先承担“三项改革”任务的西北工业大学,还有很多“杨涛”都迈出了创业第一步。试点工作开展以来,西北工业大学实现成果转化收益近20亿元,为地方贡献税收4.25亿元。

陕西金信天钛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米天健介绍,在西咸新区“先使用后付费”政策的引导下,公司与西安理工大学开展了专利转让合作,“我们的研发效率整体提升了30%,相关科技成果已转化落地”。目前,公司已建成10余条生产线,相关产品将有力推动我国航空发动机、航天引擎、飞控液压等先进流体动力零部件的研发和升级。

记者了解到,陕西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连续两年增速超过30%、突破4000亿元。2023年,陕西高校院所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316.66亿元,增幅同比翻了一番;高校专利转让总数7559件,同比增长近半。

要让更多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需要解决更多操作层面的难题。2023年2月,针对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交易定价难等问题,陕西省印发《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十条措施(试行)》,进一步推动实现“转得更好、转得更快、转得更多、转得更安全”。

“用市场为成果定价,让双方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良性关系。”马云表示,先使用后付费、权益让渡、先投后股、延期支付等举措,在逐步解开科研人员束缚的同时,也给企业吃下“定心丸”。

今年以来,陕西省持续完善一系列政策,加快建设一批高能级的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基地,以“概念验证+中试基地”双支撑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从延伸拓展评审范围、增设技术转移转化岗位、建立晋升绿色通道等8个方面加快推动技术转移转化人才队伍建设,纵深推进“三项改革”提质扩面。

截至目前,陕西省“三项改革”试点单位扩大至156家,8.9万项成果实施单列管理,2.3万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研人员成立科技成果转化企业1395家。

6月底,氢能、智能网联等首批6个秦创原产业创新聚集区建设启动,正式开启了该省“百亿提升、千亿跨越、万亿壮大”的产业集群发展之路。“我们要建好用好秦创原,打造科技成果转化最优生态,以‘三项改革’为点火器,持续放大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效能,奋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谱写陕西新篇、争当西部示范。”陕西省委科技工委书记、陕西省科技厅厅长姜建春表示。


(责编:罗知之、陈键)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