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项目建设向“新”而行 产业升级进入“快车道”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09-06 12:24:01
浏览

原标题:重大项目建设向“新”而行 产业升级进入“快车道”

重大项目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保障,是稳定经济增长的“压舱石”,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

今年以来,各地积极发挥重大项目的牵引作用,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实现绿色化建造、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7月份,计划总投资亿元及以上项目投资同比增长7.6%,增速比全部投资高4.0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4.1个百分点,重大项目对投资的带动作用明显。

探索重大项目建设新路径

走进北京市轨道交通13号线扩能提升工程建设现场的钢筋数控加工工厂,《证券日报》记者看到,各式机床正“吐出”不同型号的钢筋,成品由设备门吊装车,直接运往施工现场。

“我们项目中使用的各种钢筋都能在这里输入参数后自动下料加工,整个工厂里最多只需要7名工人。”轨道交通13号线扩能提升工程04标新龙泽站项目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数字化机械加工让流程更加可控、成品误差更小,目前,这套技术已经在轨道交通建设项目中普遍应用。

“有了它的监测和报警,现场的火情隐患我们立马就能发现,这为确保施工安全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上述负责人指着智慧工地系统平台上可见光热成像报警系统实时更新的画面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轨道交通13号线扩能提升工程是北京2024年“3个100”市重点工程之一,上述功能只是新技术在该重大项目建设中的一部分应用。

当前,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已达836公里。随着轨道交通线网越“织”越密,首都人民对轨道交通的需求正逐步从“有地铁坐”转变为“坐舒适的地铁、便捷的地铁”,对北京轨道交通建设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建设发展亦逐步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增效和增量高质量并重,这些都离不开新质生产力的引领,依靠创新驱动是其中的关键。

记者从北京市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以下简称“北京市重大项目办”)和京投轨道公司获悉,北京地铁13号线扩能提升工程以安全质量为核心,深入梳理管理重点、难点,研发了“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工地管理系统”,着力打造智慧工地示范线,培育北京城市轨道交通新质生产力,助推高质量发展,打造高水平安全。

北京市重大项目办有关负责人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在轨道交通重大项目的建设过程中,综合运用AI、智能感知、大数据分析、视觉识别等新技术的盾构智能掘进控制系统等,也在持续研发并走向落地。当前,相关系统及设备正在轨道交通22号线项目示范应用,已取得预警率降低30%、隧道内作业人员减少近20%的成效,未来还将继续优化迭代。

目前,北京轨道交通建设正加强新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动新旧动能转化,以新质生产力赋能重大项目建设,重点围绕智能运行系统、绿色建造、智慧建造三个方面,进行技术创新探索、先行先试、推广应用。

“智能运行系统、绿色建造、智慧建造等方面的技术创新,显示出北京正积极探索重大项目建设新路径,致力实现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是推动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的关键。北京在这方面的尝试具有示范效应,有助于推动整个行业技术进步和模式创新。

民营企业积极参与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经营主体公平开放,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重大项目建设向“新”而行的过程中,民营企业的身影日渐增多,其积极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并基于自身创新成果做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