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暖风频频 中小企业成新质生产力发展活力源泉
原标题:政策暖风频频 中小企业成新质生产力发展活力源泉
从无人驾驶汽车投入运营,到工业人形机器人“上岗”;从AI大模型配备深度算力“心脏”,到大型无人机在青藏高原开展飞机人工增雨作业……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硬核科技正大展身手,“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已成业界共识。
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密集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全力支持培育新质生产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相关规则和政策,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力军。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江平10月1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目前,我国已经涌现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4.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6万家,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实践来看,政策如何进一步精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面临哪些挑战?对此,《证券日报》记者采访了来自机器人、医药、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多家企业,进一步梳理政策落脚点和企业需求之间的联系,挖掘新质生产力企业的发展痛点。
政策支持企业
发展新质生产力
近年来,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领域支持政策频出。从政策支持的重点领域来看,主要聚焦在科技自主、数字经济、绿色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重要方向。
综合来看,在政策落脚点方面,政府注重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布局优化和政策支持与资金扶持。
“研究将一批符合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项目纳入‘十四五’能耗单列范围。”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10月8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多地政府将科技创新作为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关键,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同时,各地积极为企业提供税收减免、资金补贴、融资支持等,以降低企业创新成本,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比如,厦门、鄂尔多斯等地组建设立了“新质生产力初创企业扶持基金”,专注于支持初创期企业的发展。这类基金的设立有助于降低初创企业的创业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
除了资金和政策支持外,地方政府还积极推动产业协作和公司成长。9月份,杭州发布了《杭州市“新雏鹰”企业培育管理办法》,目标到2027年,围绕五大产业生态圈和杭州市重点发展的未来产业领域,着力培育300家左右“新雏鹰”企业,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新优势,为杭州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自动驾驶“独角兽”苏州智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加科技”)表示,公司深深受益于地方政策的扶持。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落户苏州市高铁新城后,获得了全方位的支持。当地政府从政策、人才、研发、产业链支持等层面都给予了公司充分的助力。
上述负责人进一步介绍,目前智加科技已先后完成多项无人驾驶场景测试,其产品技术的可靠性得到了市场的验证。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吴琦表示,目前从顶层设计到地方层面,都在积极探索因地制宜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体制机制。各地立足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发展实际,形成科技、产业、金融的合力,有效盘活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资源。
多重挑战下
中小企业求新求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