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希望:助力振兴乡村“希望”绵绵
原标题:新希望:扶贫三十载“光彩”熠熠 助力振兴乡村“希望”绵绵
日前,庆祝光彩事业发起实施3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历经三十年光阴,光彩事业这项坚持先富带动后富、促进共同富裕的惠民工程,不但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也为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增添了新动力。
说到光彩事业,一定会提到新希望集团及其董事长刘永好。1994年,在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的组织推动下,刘永好等多位民营企业家共同发出《让我们投身到扶贫的光彩事业中来》的倡议,旨在配合《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号召全国先富起来的民营企业家到老少边穷地区扶贫开发,促进共同富裕。今天,光彩事业已成为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平台。
作为光彩精神的积极践行者,新希望集团和刘永好在三十载的扶贫实践中持续探索。而今,在日新月异的邛都西昌、在大山深处的彝族村落、在现代化转型的黔城施秉,点亮脱贫致富的“希望”之路日渐清晰,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民生大道越拓越宽。
扶贫模式迭代变迁 激活光彩事业前行动力
时光的指针回拨到1994年,即光彩事业发起当年,新希望集团就在四川凉山州西昌市投资建成了西昌希望饲料厂,这是新希望参与光彩事业播撒的第一颗“种子”。苍茫荒地上,几间厂房跃然而立,它们见证了西昌的城市变化,也见证了凉山州的农业现代化进程。
饲料厂建成的那一幕,如今被定格在西昌希望饲料公司总经理办公室的相框里。西昌希望饲料公司总经理陈力银每天走进办公室,都会习惯性地看一眼照片,按他的话说,“这是自己人生的起点”。据他介绍,当年凉山州的生产资料匮乏、交通闭塞,于是新希望集团决定以建厂投资产业的方式帮助当地百姓脱贫,解决养殖难题。“这是凉山州最早出现的现代化工厂,也是全国成立较早的产业扶贫工厂。从签约到建成投产仅用63天,30年来创造产值数十亿元,持续带动、服务2万多农户增收致富。”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将西昌希望饲料厂比作新希望践行光彩精神的第一块“试验田”。“通过投资建厂,手把手教农户搞养殖,以代养费托底回购,并带动当地农户入厂就业。这是我们早期探索的投资产业扶贫模式。”
随着脱贫攻坚进入以精准扶贫为特征的新阶段后,新希望的扶贫事业从单一的项目帮扶转向产业链帮扶,从个体帮扶转向与多方联合帮扶。2017年,“新希望1+1精准扶贫计划”在各项扶贫政策的支持下应运而生。“依托集团在养殖、饲料、屠宰等方面的产业优势,形成‘3+N’‘4+N’等扶贫模式,将贫困户与公司养殖基地结成帮扶共同体。”刘永好说,最终目的就是为贫困户带来稳定收益,实现国家、企业和贫困户多方共赢。
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的特口甲谷村,是“4+N”精准扶贫模式的应用场。“‘4’是昭觉县政府、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新希望集团和合作社,‘N’是村贫困农户。”特口甲谷村老村长土比阿地介绍,“特口甲谷村现代化养殖项目在2018年正式投产,粗算下来,至今已出栏生猪1.5万头,支付代养费490万元,项目分红百超百万元,惠及村民千余人。”
光彩事业的深入推进,让刘永好对新时代扶贫事业的开展路径有了新思考:将发展理念升级为全产业链布局、全区域统筹、全生态链发展,以现代技术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为乡村带去更为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成为刘永好思考转化的落脚点,设立于贵州施秉县的立体扶贫模式,承载了他对数字乡村、农民增收等美好愿景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