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新质生产力 青年创新当大任
原标题:塑造新质生产力 青年创新当大任
◎洪恒飞 本报记者 江 耘
自选科研难题,尝试提升磁共振探测技术分辨率,攻坚克难一步一脚印……11月17日,在2024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全体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校长杜江峰回顾自己青年时期的科研经历,并以此激励与会青年科学家,应该更有担当和抱负,勇于做“从0到1”的突破。
11月15日至17日,2024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主会期活动在浙江温州举行。本届峰会以“汇聚天下英才 共创美好未来”为主题,围绕“青年创新塑造新质生产力”的年度议题,设置三大板块近20场研讨交流活动,吸引来自71个国家和地区以及63个国际科技组织的近800名科学家、企业家、教育家和青年科技人才代表参与。
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在致辞中表示,青年科学家最具活力,希望大家能够依托峰会的平台,跨越学科的边界,来推动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的深入交流、交互、交融、共鸣、共振、交响,在数学、方程、图像、音乐的共鸣之中,不断迸发出创新创造的热情,开发想象力,推进创造力,促进生产力。
未来科技急需新生力量
“如果生活在一个海平面上升的国家,那你一定会因全球变暖而担忧。”英国青年科学家、Treeva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安嘉丽·德瓦达桑分享自己的创业故事时坦言,自己对投身可再生能源相关的创新工作充满热情。
世界气象组织近期发布的《2024年气候状况更新》报告显示,2024年有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全球控温1.5℃的目标面临严峻挑战。
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认为,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离不开对能源的创新应用,阻止全球气候变暖要依靠清洁能源,让更多国家用上清洁能源的先进技术。
作为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氢能正逐步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制氢工艺中,尽管电解水方法无碳排放,但其制氢占比很低。”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刘辉告诉记者,提高制氢效率所需的关键材料、器件研发工作有待加强,这就需要大量青年人才参与其中,以降低成本并扩大电解水制氢的技术应用。
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外籍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研究院院长刘科认为,在人工智能时代,算力耗能巨大。依赖火电支持人类社会的发展并不现实。因此,需要让风电、光电要取代火电,以控制碳排放。不仅如此,还要发展大规模储能技术,突破有限的发电时间对能源储备的限制。
万钢表示,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浪潮中,希望各位青年科学家在生逢其时、机遇无限的时代,在广阔空间能大有作为的天地,志存高远、放眼全球,洞察变革的端倪,把握战略的先机,不断开辟新领域、新赛道、新赛场。
拓宽视野突破合作边界
尼罗河畔堆积的塑料垃圾,激发了埃及青年穆罕默德·穆罕马丁从事生物基材料科研及应用工作的决心。
在芬兰奥阿尔托大学求学期间,穆罕默德·穆罕马丁加入了一支创新团队。该团队成员来自不同国家,围绕生物基材料的研制,创办了沃米社区,意在通过开发、推广环境友好型解决方案,缓解塑料污染。
穆罕默德·穆罕马丁感慨道,青年科学家和创业者需要认识更多可能性,拓展合作边界,尝试和更多不同国家的人合作。此次峰会上,该团队也将解决方案带到了中国,寻求合作的机会。
自2019年首届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举办以来,参与峰会的海内外青年科学家坚持弘扬科学精神,积极投身于科技创新,深化合作友谊,广泛交流互鉴,为促进海内外的科技交流、推动科技进步贡献了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