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 种业向新:农业“芯片”如何炼成?(2)
“人们都希望水稻抗性强,产量高,米质好,但哪些基因分别决定了抗性、产量和米质,却有待研究。”华智生物分子育种技术智创中心研究员李乐介绍,“因此传统育种方式,要等水稻和玉米出苗长高,等鸡鸭鹅猪慢慢长大,才看得出到底性状好不好,效率相对较低。”
而分子育种技术可以探索基因和性状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哪一部分基因影响哪一些性状,有的放矢地大幅度提高育种效率,缩短育种周期,实现精准育种。“借助高通量育种芯片,可以对海量种质资源进行基因型检测,从而进行更为高效、精准地选育。”李乐介绍,近年来实验室在农作物、畜禽、水产等80多个物种领域自主研发了140余款液相育种芯片,已广泛应用于种质资源和育种材料的鉴定评估、重要性状基因的挖掘鉴定等场景,打破了对国外产品的长期依赖。
华智生物研发的种质资源休眠舱
关乎种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创新,这里也有新思路、新进展、新装备——
在中心地下展出的种质资源智能化管理装备种质休眠舱,可以实现种质及生物资源样本存取全流程自动化、信息数据化,较传统种质库,空间利用率提升一倍,能耗降低75%,已交付海南、云南等地使用。高通量基因型分型智慧实验室iLAB,设备国产化率达74.3%、耗材国产化率92.3%、自动化试剂国产化率100%、产能提高77.8%……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湖南充分利用种质资源丰富、科研院所和农业高层次人才集聚的优势,做强种业中国“芯”。湖南投入100亿元高水平建成和运营建设岳麓山实验室。支持开展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完善湖南农业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布局。拥有淡水鱼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马达加斯加“一带一路”重点实验室、3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9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90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覆盖耐盐碱水稻、杂交水稻、柑橘资源综合利用、畜禽、水产等学科。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湖南频道 叶晓楠 孙超 申智林
(责编:罗知之、陈键)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