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开创社会治理发展新局面
小字号
如何在科学理论体系指导下,准确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在日前举办的第十三届中国社会治理论坛上,社会各界嘉宾就此进行了研讨。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康震表示,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必须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坚持党管社会治理,坚持社会治理为人民、社会治理靠人民。北师大近年来充分发挥人才和学科优势,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构建多学科交叉、跨部门协同的新型智库体系,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高社会治理效能、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提供智力支撑。
北京市朝阳区委副书记范永红表示,朝阳区是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的重要承载地、首都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地。朝阳区将深化超大城市特色社会治理体系探索研究,为加快高品质“五宜朝阳”建设,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我们要发挥社会工作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紧密联系实际,紧扣中国国情,聚焦现实问题,总结典型案例,推进社工理论和实践创新发展,在各地丰富多彩的创新实践中总结提炼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经验模式。”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原副书记、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会长陈存根说。
国务院研究室原党组书记、主任魏礼群表示,要进一步健全社会治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社会治理方式手段,进一步健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现代化之路。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统筹协调推进与社会治理相关的各方面改革,在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深化对社会治理现代化规律的研究,还要大力总结和推广社会治理现代化实践创新的鲜活经验。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学部委员李培林认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大力提高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水平。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需要加强和巩固基层财政,重新审视基层治理的机构和人员设置,提高基层治理人才队伍素质,进一步明确基层治理的工作任务。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会长、应急管理部原副部长郑国光表示,维护公共安全体系要从基层抓起做起,要把基层一线作为公共安全的主战场,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要不断加强基层应急能力的建设,树立城市基层安全风险意识,关口前移,预防为主,建立城市基层综合性应急管理机构,切实提升基层应急能力。
“社区是展示党和政府形象的窗口。基层社区的治理应当重点关注持续加强党建引领,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持续优化公共服务,持续抓好社区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好丰富多彩的社区群众服务,持续完善社区动员机制等。”民政部原副部长顾朝曦说。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认为,发展社区慈善公益事业一是立足社区、动员社区、服务社区、提升社区;二是以激发社区成员的内生动力,挖掘社区的内部资源为着力点;三是以促进社区融合,追求社区和谐为目标;四是以社区慈善公益事业为依托,构建多方联动机制;五是要将社区慈善公益融入社会治理格局并发挥作用。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院长李韬认为,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文化因素以及就业、家庭等因素对人的精神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社会加速发展而更为复杂、更为多变。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与干预机制,要着重培育国民心理资本,加强协同治理,重视技术之治,强化政策支持等。